修改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发布 2023-03-25 20:35:28 阅读 4287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

上册教案。走进花果山信息窗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页、42页。

教学目标:1、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第41页信息窗5挂图)

1、师:一些小朋友**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不仅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还引起小青蛙,小鱼的注意,我们也看一下好吗?

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河岸上还剩下多少只青蛙?

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2、独立思考, 探索问题。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好极了!那么第一个问题谁来解决?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利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好吗?

3、小组合作,**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并做好总结。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相应的算式。

2)这几个小组的想法又对又准确。那么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4个坐在地上的同学,加上站着看小猴跳水的3个同学是7个同学。再加上跑来的2个同学,就是9个同学。

(学生列的算式不同,说法也可以不同)那么这道题也就是几加几再加几?(指名学生:4加3再加2)

3)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在适当时机总结: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的算式,叫做连加。并板书:连加。

4)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在这幅图里,还有哪几道题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学生自己试做,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走进生活。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连加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再来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连加、连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五、教学随笔:

第十课时。走进花果山 10以内的连加、连减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4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猴子跳水的情境图中,我们又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2题。

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2、自主练习第2题。

提供了学生用彩纸做纸花的情景,进一步巩固连加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学生可以算“三个小朋友一共做了多少朵纸花?”也可以算“三个小朋友一共用了多少张彩纸?”只要列出正确的算式就行。

3、自主练习第3题。

根据直尺上提供的数据,学生自主列出算式。

4、自主练习第4题。

以统计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填数,巩固连加。应先引导学生数清楚西红柿、辣椒、茄子的数量,然后计算三种蔬菜的总个数。

5、自主练习第5题。

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猫?”是对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综合练习。练习时,鼓励学生借助图中的信息,尽可能地提出多种有关连加、连减的问题,独立解决后,交流共享。

6、自主练习第6题。

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理解,独立解答,发挥想象。在交流中弄清楚“2+2+2+2”和“8-2-2-2-2”的含义,并尝试口算出结果。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第十一课时。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信息窗6。

教学目标:1、结合“小猴子学钓鱼”的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用多种算法去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问题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了花果山,游了水帘洞,看了小猴子。

跳水,还美美地野餐了一顿,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猴子是怎样钓鱼的呢?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1、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图上都有什么?它们都在干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编出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组内交流完后,教师指名一至两名同学讲一讲他们编的数学故事,(组织学生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组织全班解决提出的问题。

2、解决问题。

1)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结合图中的说明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求出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选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意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各种算式。

让学生看算式,每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讲解。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2题。

1)观察此图:你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提出:湖里有几只天鹅?

3)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4)结合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样想的?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2、自主练习第1题。

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是什么?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式。关键是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随笔:

第十二课时。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48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小羊过河”、“运算卡片”、“小猫钓鱼”、“讲故事”、“做公交车”等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理解情境图的思维方式是开放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

3、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研究了“小猴子学钓鱼”的故事,又解决了一些问题,同学们很棒!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走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然后判断,错误的改正。

2、出示“小羊过河”**,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1)引出解决的问题:小羊要踩什么样的石头过河?

2)“妈妈告诉我,从得数是3的石头上过河最安全。” 算一算哪些石头上的算式得数是3?在石头旁标得数。

3)说一说:石头上的得数有哪些?

4)画一画:小羊过河的路线?

3、同学们,你们做过公交车吗?出示53页图:

1)引导学生观察: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引导提出问题:3路车上一共有多少乘客?

2)合作解决:车上一共有几人?

3)汇报结果。

适当渗透思品教育:坐公交车一定要注意安全。靠站停车时先下车后上车,尊老爱幼等。

4、出示小猫钓鱼**。

1)、引导观察**:画了什么?小猫做什么?能钓哪条鱼?

2)、引导理解图意:看桶上有什么?鱼上有什么?

看第一只小猫和它钓的鱼。鱼背上算式10-5-3的结果是2,这条鱼就钓到了。另外两只小猫能钓到自己想要的鱼吗?

讲一个数学小故事。

5、出示48页**。

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编一个故事。要求:有意思、有趣味、有数学问题。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第十三课时。

走进花果山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页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信息,独立思考,发现隐含的规律,初步的培养独立思考问题习惯。

2、合作交流说明自己发现的规律,注意倾听、欣赏他人的想法,共享探索成果,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对探索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表达,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的知识更有趣,比比看,谁学的最好,发现的规律最多。

二、自主探索。

1、出示49页第1题。

1)3+2=5,那么2+3=几?

再出示几个类似的例子,学生解答后,让学生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总结规律: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是不变的。

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出示几个类似的但数很大的题,让学生利用学习的规律解决。

2)教师出示蘑菇+苹果=9,根据刚才学习的知识,你能想到什么?为什么?让学生说说发现的规律。

2、出示49页第2题。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下面的瓜应该是什么颜色?下面呢?下面呢?最后一个呢?让学生按要求完成题。

3、出示49页第3题。

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应该填几?为什么?

4、出示49页第4题。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发现了什么?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篱笆呢?再涂上颜色。

三、聪明小屋。

请同学们走进“聪明小屋”,看你能发现什么?明天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四、教学随笔:

第十四课时。

走进花果山回顾与整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3页回顾整理。

教学目的:1、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10以内加法、加减混合口算的能力。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3、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观察加法算式分类。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教师准备:未完成的加减法**挂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领略一下海底世界的奇特风光!

电脑**海底世界录象)

说明: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画面,思维易被激活。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对大海无限喜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这一切即将促进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较

比较。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 操作,按指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少 大小 轻重 高矮 长短 远近 宽窄 粗细 厚薄等。2 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 分析 比较能力,并学会交流。3 经历活动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简单的比较事物的方法。教学重 难点 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

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

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 的含义。2.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3.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 的含义。教学难点 能够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在幼儿园玩过许多游戏吧,哪位小朋友玩过拔河游戏?能说说这种游戏怎么玩吗?今天,有一个班的...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快乐的校园 2009 08 30 20 39 13 一 快乐的校园。信息窗1 科技小组活动。教学目标 1 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2 通过操作活动,能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 写1 5各数。3 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掌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