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9人,10人基础较好,16人基础一般,另有3人基础较差。经过幼儿园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态度端正,有较好的学习动机。但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
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老师指挥;读、写方面不达标等。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
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
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
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
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各数。
2、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3、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道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4、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初步感受简单的估计方法。
6、初步学会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或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单实际问题。
7、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整时的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8、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9、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体位置关系。
10、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11、联系具体情境,经历把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回复一些简单的问题。
12、能根据物体的用途、颜色、形状或其他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13、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整理后的数据。
14、能根据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的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析、推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时这也是这一册书的难点。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2、安排两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3、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信息。
4、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5、老师应以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6、加强课外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情况、在家的情况以及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并及时的帮助解决。
7、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中下生回答,培养自信心。
8、以平时的作业为基础,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对中下等生的作业要做到“面对面的批改”和“面对面的指导”。
9、采用以老师辅导为主,优秀生帮助为辅的办法,开展“结对子”活动。
10、家校联系要密切,经常和家长反馈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家校共同激励,共同督促,使之不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六、课时安排。
2019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6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 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0人。这些孩子都聪明活泼,调皮可爱,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由于他们刚进一年级,年龄偏小,注意力难以持久,缺乏自制力,而且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投入热情,不能很好地自觉学习,这些都需要老师慢慢引导...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 空间与图形。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在堆 摆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和球的活动中,初步感受 平面 和 曲面 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 下,前 后,左 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 数学思考方面。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 学情分析。一年级共有学生58人,男生34人,女生26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都已经熟悉了在校的一日常规,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较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牢固地掌握了基本知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少数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在解决实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