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阅读 理解重点句子

发布 2023-03-19 00:59:28 阅读 6100

a.深奥的知识 b.浅显的知识 c.没用的东西 d.有用的东西。

《羊吃草的启示》答题思路。

1、同样的词语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我们既要考虑它的原意,延伸到生活中去理解它的比喻意,文章的咀嚼,前一个是本义,意思是把食物嚼碎;第二个是比喻意,比喻对事物反复揣摩、体会。

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中心的把握,过渡句就是连接上下文,由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段落末尾或段落开头,有时也独立成一段。内容上这个句子和上下两段都有联系。

所以判断时可以根据位置,也可以根据内容进行分析。

三、高效训练。

选文1锁匠的徒弟。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本领。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利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

“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不解,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

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1、在技术上谁更高一些?老锁匠选二徒弟**的理由是什么?

2、老锁匠说:”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把永远打不开的锁。”这“不能打开的锁”指的是什么?

3、老锁匠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你怎么理解这句话?选文2春。

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本文是指这个词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杨柳风”指的是整个诗句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杨柳风”运用了修辞手法。

3、文中“盼望着,盼望着”连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1)“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中的“钻”字改成“张”字好不好?为什么?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中的“赶趟儿”有什么表达效果?

5、作者在写春风时,通过人的哪几种感觉来写?请就第一句做具体分析。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重点句子理解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这种窃读的滋味!这里写窃读 快乐 和 惧怕 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3.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咯是鼓励我们的话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你喜爱的书就...

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一 基础知识。所谓重点句即关键句 就是对显示文章结构或揭示文章主旨起到重要作用的句子。在阅读中 要读懂一篇文章 首选对文中的重点句的含义要理解透彻。1 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3 发挥合理想象理解句子。4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句子。二 典例剖析。母亲的伤痕 节选 大概每个小孩...

六年级语文阅读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就是那个长长的伤口!妈妈!我绝对相信我是您剖开胸 剖开腹,从血淋淋的肚子里抱出来的孩子。1 怎样理解 儿的生日,娘的难日 这句话呢?2 为什么说 打在儿身,痛在娘心 从 可以看出是 打在儿身,痛在娘心 母亲的伤痕 答题思路。1 本题是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这句话,必须先联系上下文。从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