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线段长短的比较

发布 2023-03-13 23:29:28 阅读 1304

7.3线段长短的比较。

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2、 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 理解线段和、差的感念及画法。

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 教学重点。

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

三、 教学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

四、 教具准备。

四支筷子(三红一绿,长短不一)、投影片、圆规、直尺。

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教师:老师手中有两只筷子(一红一绿)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

学生:先移动一根筷子,与另一根筷子一头对齐,两根棒靠紧,观察另一头的位置,多出的较长。

教师:比较长短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必有一头对齐。

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根筷子的长度,然后比较两个数值。

教师:我们可以用类似于比筷子的两种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二) 新课教学。

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ab、cd两条线段。(长短不一)

议一议” 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过程,然后教师边演示边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描述。

叠合法:把线段ab、cd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步骤有三:

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将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记做:ab=cd(几何语言)

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如图1注:讲此方法时,教师应采用圆规截取线段比较形象,还需向学生讲明从“形”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

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

总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数”的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

做一做”p(采用接龙形式回答)

注意:2(2)可先让学生观察,再回答。说明“眼见不一定为实”的道理,培养严谨的推理习惯)

想一想”问题一:已知线段a(如图2),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

图2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然后教师示范画图并叙述作法,让学生模仿画图。

画法; 先作一条射线ac

用圆规量取已知线段a的长度。

在射线上截取ab=a,线段ab就是所求的线段。

注意:要求学生不必写画法,但最后必须写好结论)

问题二: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c,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和。

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画,可以请一位学生板演。教师总结,讲规范的步骤,同时指出线段和的感念。

强调;线段的和指的是线段的长度之和)

变式:画一条线段d,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差。

由学生自己讨论合作完成,教师作评价。

做一做”p170 课内练习

课外题:(有时间可选做)

做一个三角形纸片,你能用几种方法比较线段ab与线段ac的。

长短?谈谈收获:(由学生总结)

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线段的和、差的感念及画法。

作业:作业题p170(b组视学生定,可选做)

板书:1、 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问题1: 问题2

叠合法:(形)

ab=cdab<cd

ab>cd度量法:(数板演处)

2、 线段和、差:

第二课时。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感念和线段中点的感念及表示方法。

2、 学会线段中点的简单应用。

3、 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间线段最短”这一性质,并学会简单应用。

4、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

线段中点的感念及表示方法。

三、 教学难点。

线段中点的应用。

四、 教学用具: 投影片、刻度尺。

五、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

二) 感念分析。

1、 线段性质和两点间距离。

想一想”出示课本**,从上面的两个事例中,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之处?

可让学生稍作讨论后回答)

学生:选择直路,路程较短。

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7-18(见课本),从a到b的几种路线,并用红色粉笔标出最短的路线。

教师:你是怎样比较出最短的路线的?

学生:利用观察、测量。

根据学生的画图,师生共同总结出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要强调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而不是两点间的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是数值。

教师:“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你能否举一些例子?

学生:从a到b架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等。

2、 线段的中点。

请按下面的步骤操作:(学生做)

在一张透明纸上画一条线段ab

对折这张纸,使线段ab的两个端点重合。

把纸展开铺平,标明折痕点c如图1

教师:线段ac和线段bc相等吗?你可以用是么方法去说明?

学生1: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长度,再比较。

学生2:用圆规测量比较。

教师:象图1这样,点c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c与bc,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用几何语言表示:

ac=bc=1/2ab (或ab=2ac=2bc)

教师:刚才用折纸的方法找出ab的中点c,你还能通过什么方法得到中点c呢?

学生:用刻度尺去量出ab的长,再除以2,就得到点c(让学生板演)

填空:如图2

已知点是线段的中点,点是线段的中点,1)ab= bc (2)bc= ad (3)bd=__ad

“想一想”如图3,点p是线段的中点,点c、d把线段ab三等分。已知线段cp的长为1.5cm,求线段ab的长。

可让学生讨论后再作答(教师可作如下分析:如果能得到线段cp与线段ab之间的长度比,就能求出线段ab的长。)

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完成。

解:∵ 点p把线段二等分, ap=pb=1/2ab

点c、d把线段ab三等分, ac=cd=db=1/3ab

ap-ac=1/2ab-1/3ab=1/6ab, 即 cp=1/6ab

ab=6cp=6×1.5=9cm

即ab的长为9cm

4 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七年级上册

线段的大小比较。一 学生起点状况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第四章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的第二节,是平面图形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前面学习过 丰富的图形世界 了解了一些立体的 平面的几何图形。在上一节课也学习了 线段 射线 直线 了解了线段的形象 描述性定义和表示方法,这一节将进一步研究线段的重要的基本性...

七年级数学线段比较练习题

4.5.2 线段的比较。一 填空。1 如图,点b c 段ad上,则。acbc 把一条线段分成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如图,若 d 7cm,bd 4cm,且c为bd的中点,那么accm 二 选择。4 如图,要在直线pq上找一点c,使pc 3cq,则点c应在 a p q之间 b 在点p的左边。c 在点...

4 2比较线段的长短六年级

2 比较线段的长短六年级 班姓名 学习目标 1 借助于具体情境,了解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的性质。2 能借助直尺 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3 能用直尺 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教学过程 一 自主 1 自学课本p89彩图,以小组为单位,用线量一下图中所有的连线中各线的长度,并比较长短。2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