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上 语文第五单元阅读练习 附答案

发布 2023-03-13 13:27:28 阅读 5864

姓名。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

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

注释]①欻(xū):忽然,突然。②蚤:通“早”。③昧爽:拂晓,黎明。④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⑤罹(lí):遭遇祸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有屠人货肉归( )瞰担上肉( )随屠尾行数里仰首细审( )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3.[甲][乙]两文中的两只狼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4.[甲][乙]两文中的两个屠户,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5.[甲][乙]两文的最后一段都是什么表达方式?都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6.[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甲]文: 乙]文: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人与鹰。陈元武。

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中午,老人背着那杆猎枪转了几座山头,连个猎物的影子都未碰着。太阳的火舌舔得他烦躁不安,他犀利的目光朝前方巡视着。

老人忽听见那林丛间有一阵响动,他连忙举枪瞄准,却再无了动静。他转过那丛芭茅和灌木寻去,眼前的情形竟让他大吃一惊:一只鹰无力地躺在血泊中,身边躺着一条已给啄得稀烂的死蛇。

鹰显然是想挣扎着重返蓝天,它的双翅散开,做出欲凌空而起的姿势。它受了重伤,整个身子无力地趴在地上。老人很后悔来迟一步,没能亲睹这场精彩壮烈的鹰蛇大战。

他瞄了一眼死蛇,知道那是条毒蛇,鹰肯定是给它咬伤了,而且已命若悬丝了。他朝鹰走去,鹰以犀利的眼光盯着他的举动,身子本能地抱了几下,想往后退,钻进草丛或展翅高飞,它的翅膀使劲地扑楞了几下,但很快便意识到自己力不从心了,便昂起头,将有力的钩吻对着老人,突然发出一声令人心悸的唳啸,颈项的毛顿时炸开。老人急忙脱下褂儿,扑在鹰身上,把它裹住。

鹰拼命地挣扎着,凄厉地叫着,努力了一阵,终于疲乏地垂下头,而那眸子依旧发出犀利的目光。

老人迅速地给鹰上好药,然后将鹰关入带着的铁笼子里。

鹰的伤渐渐地好了。老人每天将捕到的猎物鲜肉喂它。鹰开始在笼子里扑腾着翅膀,烦躁不安地不停来回走动,不停地想将头探出笼栅栏外。

每次给它喂食时,老人看见它那凄惶的目光向他乞求着什么。终于在一天,他下了决心,将铁笼子放在院子里,抽去门栓。鹰在那一刻愣怔了一下,很快便跑出铁笼,凌空而起。

老人眼眶里两颗好大的泪徘徊了一阵,终于悄无声息地掉落。他望见鹰在不远处的山冈上欢快地飞着,叫着,优美地盘旋着,然后振翅直刺云空,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最后那一粒黑点般的影子消逝在碧空。老人的脸上泛出了会心的微笑……吼了一声,他后悔没给鹰起名字。

选自《三明**》)

7.请你说说老人为什么要将已经捕获并囚禁在铁笼子里的鹰放掉?

8.老人与鹰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分别填写一个两字的动词,概括文章所叙述的故事。

老人鹰;②老人鹰;③老人鹰。

9.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到了老人与鹰的目光都很“犀利”,但表达的侧重点不一样,老人目光“犀利”源自鹰的眼光“犀利”源自。

10.下面句子中两个加点的词语能否互换位置?请说明你的理由。

他望见鹰在不远处的山冈上欢快地飞着,叫着,优美地盘旋着,然后振翅直刺云空,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最后那一粒黑点般的影子消逝在碧空。

11.文中两处写到老人的后悔,仿照对前一句的品析,品析后一句。

老人很后悔来迟一步,没能亲睹这场精彩壮烈的鹰蛇大战。

初见鹰和蛇的老猎人,从这场鹰蛇之间搏斗的激烈程度思考,认为这场搏斗很值得一看,但自己没有赶上,所以后悔。

吼了一声,他后悔没给鹰起名字。

12.这篇文章用细腻的神态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请从最后一段找出一例来,并分析其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七年级(上)语文阅读训练(二)答案。

一)1.①卖。 ②窥视。 ③紧跟着走。 ④仔细**。

2.①屠户很害怕,拿出刀来吓狼,狼稍微退后了几步。②不如把肉挂在树上到第二天早上来取。

3.相同点:贪婪。不同点:[甲]文中的狼狡猾阴险;[乙]文中的狼愚蠢。

4.示例:喜欢[甲]文中的。

因为[甲]文中的屠户具有勇敢、机智、顽强的斗争精神。他通过自己的拼搏与奋斗夺得了最终的胜利,其精神给人以教益。而[乙]文中的屠户虽然也获利了,但只是坐享其成,其教育意义远没有[甲]文那么积极而深刻。

5.议论;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6.[甲]文: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一定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乙]文:不能过分贪婪,不能为了某种利益而不计后果。

附乙文翻译]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在他回家的路上,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夫担子中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要把狼吓跑。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但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回家了。

第二天黎明,屠夫前去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于是感到非常害怕。焦虑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只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形状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钩。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银子呢。于是屠夫就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爬上树去找鱼钩,狼的遭遇也不免太可悲了!

二)7.被囚禁在笼子里的鹰渴望蓝天、渴望自由,这打动了老人的心,老人认为应该将鹰——这天空中勇敢的精灵放归自然。(点拨:结合最后一段来回答)

8.发现拯救放归

9.作为猎人的敏感与机警不屈的灵魂与戒备的心理。

10.不能互换。“云空”侧重表现的是天空的高远,与鹰起飞的方向相应;“碧空”侧重表现天空的色彩,与鹰消逝的“黑点般”的身影相应。

11.老人放飞了自己曾呵护过的一只鹰,后悔没有给鹰取名字,表明他内心充满着对鹰的依恋。(点拨:注意仿照例句,重点理解后悔的原因。)

12.示例:①“老人眼眶里两颗好大的泪徘徊了一阵,终于悄无声息地掉落。”泪水的徘徊,表现出老人对鹰恋恋不舍的心情,为鹰的离去而失落伤感。

②“老人的脸上泛出了会心的微笑。”微笑的神情,表现老人看到鹰重获新生并矫健地回到大自然中时欣慰、高兴的心情。(点拨:

注意从最后一段找描写神态的语句,分析其所表现的人物心理要结合上下文)

七年级语文 上 第五单元

七年级语文 上 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 b 第一部分 18分 1 根据要求填写诗词原句。每空2分,共6分 1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2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3 孔子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 王安石的 登飞来峰 中与苏轼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脉相承的诗句是2分...

七年级语文 上 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卷 b 第一部分 18分 1 根据要求填写诗词原句。每空2分,共6分 1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2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3 孔子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 王安石的 登飞来峰 中与苏轼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脉相承的诗句是2分 3 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

七年级语文 上 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卷 b 第一部分 18分 1 根据要求填写诗词原句。每空2分,共6分 1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2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3 孔子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 王安石的 登飞来峰 中与苏轼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脉相承的诗句是2分 3 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