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
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坠着,坠着。
1、解释词语:
笑柄:恍然大悟:
瑟缩:苦心孤诣:
虐杀: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a、正处在(某个时期或阶段);带翅膀的少女和小孩子。
b、正在合适的时令;比喻天真可爱的人。
c、合理合法的;皇帝的使者。
d、合理合法的;比喻天真可爱的人。
3、按要求填空:
“我”折踏弟弟风筝架的实质是:
“我的惩罚”是指:
4、怎样理解“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5、这几段文字可分为两层,请归纳层意。
第一层(①段):
第二层(②③段):
6、上文第二自然段事情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
人物是: 起因是。
经过是。结果是。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象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记不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7、“我便叙述到这一节”中的“这一节”指什么?
8、“脸上都已添刻了放多‘生’的辛苦的条纹”,“生”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9、“我可是毫不怪你呵。”这句话是实写还是虚写?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二。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7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钱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36天罡72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得我11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有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2024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几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我决定咬了牙。
3、“…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4、根据文章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三。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她性格①,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②。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 解释词语。
周济:朴素的阶级意识:
2、给文中加序号的两个空白处各选一个恰当的词。将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和蔼b、和气c、和睦d、和顺。
3、“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4、从文中选出最能概括这段文字所表现的母亲优良品德的两个四字短语,按照记叙的顺序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5、分析画横线的最后一句话:
这句话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对这句话的意义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说明母亲朴素的阶级意识。
b、点明母亲优良品德对“我”的影响。
c、概括说明母亲具有的习惯和态度。
d、说明“我”至今还能说出母亲的特点。
6、这段文字叙述的中心是。
7、这段文字在平实的叙述中饱含着对母亲深深的?
七年级语文上练习
七年级语文 上 第一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 39分 1 下列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y u 啜泣zhu 嶙峋l ng 眩目xu n b 擎天q ng 茁壮zhu 辜负g 小憩ti n c 不禁j n 绽放zh n 虬枝qi 鹤唳l d 酝酿li ng 庸碌y ng...
七年级语文上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练习
北方的雪高深 下雪了。这是北方的雪,下得很大,寿命很长,长得像长白山的梦,长得让大兴安岭的大森林开几个月的梨花。铺天盖地的大雪,瞬间便染白了北方的一切,给南方人的口头文学丰富了许多传说,许多神话,北方成了寒冷和洁白的代名词。雪无声无息地飘落着 给小河捎来一面光滑透亮的镜子,给橡树林围起了一条温暖似棉...
七年级语文上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练习
北方的雪高深。下雪了。这是北方的雪,下得很大,寿命很长,长得像长白山的梦,长得让大兴安岭的大森林开几个月的梨花。铺天盖地的大雪,瞬间便染白了北方的一切,给南方人的口头文学丰富了许多传说,许多神话,北方成了寒冷和洁白的代名词。雪无声无息地飘落着 给小河捎来一面光滑透亮的镜子,给橡树林围起了一条温暖似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