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
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鲁迅及其重要作品。
2、根据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让学生体会、珍惜家庭亲情,学习自省精神。
4、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5、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丫杈( )吐蕾( )点缀( )瑟缩( )虐杀( )
堕( )风筝憔悴( )嫌恶( )苦心孤诣( )
2.下列各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久经决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改为( )
2)但心又不竞堕下去而渐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改为( )
3)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即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改为( )
3.解释词语中加点的字。
1)瘦得不堪2)恍然大悟。
3)苦心孤诣4)无可把握。
4.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3)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4)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5.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6.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1881——1936),现代著名家、 家和家。原名 ,字 ,浙江人。2024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在2024年到2024年间,他陆续创作出版了**集**集散文诗集回忆性散文集等专集。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2题。
但是我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的完全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7.“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一句中的“掷”“踏”能否改成“扔”和“踩”,为什么?
8.“我恍然大悟似的”,文中的“我”悟到了什么?
9.“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一句中的“果然”两字包含什么意思?
10.在文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的句子,并摘录下来。
11.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12.童年的你有类似文中小兄弟的经历吗?如果你是小兄弟,面对这样的遭遇,你会怎么做呢?
13.第二段划线句中的“铅块”这一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三、拓展阅读。
风筝与人生。
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
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
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
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__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那有什么不好呢?”
“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
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我被深深**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
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
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根据文意,在文中空白处填入一个选择恰当的词。
2)第⑺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其作用是。
3)第⑻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谜:底:
4)根据语境,解释第⒀段中加点词“芬芳”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 上 第五单元
七年级语文 上 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 b 第一部分 18分 1 根据要求填写诗词原句。每空2分,共6分 1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2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3 孔子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 王安石的 登飞来峰 中与苏轼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脉相承的诗句是2分...
七年级语文 上 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卷 b 第一部分 18分 1 根据要求填写诗词原句。每空2分,共6分 1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2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3 孔子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 王安石的 登飞来峰 中与苏轼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脉相承的诗句是2分 3 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
七年级语文 上 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卷 b 第一部分 18分 1 根据要求填写诗词原句。每空2分,共6分 1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2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3 孔子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 王安石的 登飞来峰 中与苏轼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脉相承的诗句是2分 3 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