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古诗五首。
01 积累运用。
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绮窗( )城阙( )潇湘( )
宦游人歧路( )侧畔( )烂柯人( )
2.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何当共剪西窗烛。
2)杨花愁杀渡江人。
3)城阙辅三秦。
4)风烟望五津。
5)到乡翻似烂柯人。
6)暂凭杯酒长精神。
3.词语积累——请你说出下列题目中加点词的意思。
1)《夜雨寄北。
2)《淮上与友人别。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句子积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诗句。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句子积累——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诗句填空。
思乡寄友是古诗词一个重大的主题。
1)表达思乡之情,有时候可以借问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来含蓄地表达,如王维的《杂诗。
2)有时候,诗人也调动联想和想象,想象亲友团聚后的情形来寄托思乡之情,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3)有时候,诗人则借眼前的景致,特别是那些象征离愁的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
4)有时候,诗人则劝慰友人不必悲伤,应当心胸开阔,坦然面对,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有时候,诗人触景生情,借离别(或相逢)表达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必然性,借此以宽慰朋友,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如果在右边这幅画上题写适合画面内容的诗,恰当的两句诗是:
7.综合性学习——请参加“一字师”综合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五代诗人郑谷为诗僧齐己改《早梅》诗,将“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把“数”字改成“一”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早梅”的特点——“一枝”抢先,可见其早。
材料二: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浙江桐庐做太守时,写了一道赞颂严子陵的诗:“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写好后,给友人李泰伯看,李泰伯读后说:“‘云山’‘江水’等词,从内容上说,很宏伟,从用语上说,极有气派,但下面一个‘德’字接它,似乎局促,换个‘风’字怎么样?”这样一换,诗味果然不同。
范仲淹极其佩服,尊李泰伯为“一字师”。
材料三:晚清封疆大吏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和女婿,年轻时,即长于书法,善于吟咏。有一次,他作《咏月诗》,得妙句“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颇为自得。
林则徐看后,也觉得不错,但品味再三,又觉得美中不足,于是提笔把“何必清辉满十分”一句中的“必”改为“况”,诗境顿显开阔。
材料四: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屈原》在重庆首次公演时,他在台下**。婵娟痛斥宋玉:
“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听后,感到骂得不够分量,就到后台与扮演婵娟的张瑞芳商量。这时身旁的一个演员说:
“不如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郭老高兴地接受了这个演员的意见,并称他为“一字师”。
1)请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什么是“一字师”。
2)这些名人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字师”,这表明了什么?
3)你从上述材料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02 课内精读。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描绘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古传诵,请任选角度加以赏析。
二)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的憧憬。
12.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诗人“今夜”的心境。
14.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5.诗中引用“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个典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03 拓展阅读。
一)偶题。朱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 ①幅巾:古代文人用一块帛巾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17.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字用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18.下列对诗歌分析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
1)“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2)“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3)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4)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二)从军行。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9.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0.“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三)城东早春。
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21.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
22.这首诗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17 古诗五首。
1.qǐ què xiāo huàn qí pàn kē 2.(1)何时,什么时候 (2)指柳絮 (3)护卫 (4)渡口 (5)倒好像 (6)振作 3.(1)寄给北方的友人 (2)告别 (3)往,到 (4)酬答 4.
(1)什么时候才能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2)四海之内都有知心朋友,远在天边就好像近在咫尺。(3)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边万木逢春。
5.(1)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示例一: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示例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示例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现送别情形的课内外诗句均可) 7.
(1)帮助别人修改一个字,使诗文更准确、更有表现力的人。(2)一方面表明了他们的诗文都有需要修改提高的地方,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很谦虚好学,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3)示例:
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在别人的指导下可以进步更快。 8.描写了诗人送友离别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9.渲染了离别伤感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依依惜别之情。 10.
这两句诗从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上写人的深厚情谊和思念之情,显得贴切、生动、独特。一改以往送别诗中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情感。既洋溢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又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诗情变悲凉为豪放。
11.离别的愁苦相聚的欢乐 12.“涨”字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13.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对相见共语的期盼。
14.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15.
引用典故委婉含蓄精炼地表现了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思想感情。 16.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17.一个“堆”字,形象地写出了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的景象。 18.
(1)√ 2)× 3)√ 4)√ 19.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意思相近即可) 20.
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 21.
示例: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爱,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22.
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之情。
七年级上册古诗五首练习
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练习。一 基础知识1 按原文填空。观沧海 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钱塘湖春行 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天净沙秋思 点明主旨的词句是。次北固山下 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s ng zh ji 石澹澹 萧瑟 没马蹄 白沙堤 3 下面不是对偶的一...
七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五首夜雨寄北教案语文版
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 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3 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4 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教学时数 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 明确方法。我们用导读的方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练习六首附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诗歌练习题。古诗的特点 贵形象,贵情感,贵含蓄 贵凝练 如何读懂诗歌 掌握 相关的历史知识 古人的生活情境。相关的文言知识 古诗是用古代汉语写的。相关的诗歌常识 题材与体裁 句与联 意象与意境 情感基调与思想感情 写作手法等。2 抓住 题目 作者 注释 意象 情感基调 题材 关键词句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