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发布 2023-03-12 12:14:28 阅读 6517

5.下列几组句子中表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这能全怪我吗这能怪我吗?

b.四年租金为三万元。 四年租金各为三万元。

c.你的判断难道会准确吗? 你的判断不会准确的。

d.我们永远不会成功。 我们难免会失败。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欣赏下面诗歌,完成题。(4分)

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注】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②参差:不整齐的样子。

6.诗中写实的诗句是( )

a. 律回岁晚冰霜少b.春到人间草木知。

c. 便觉眼前生意满d.东风吹水绿参差。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抓住立春这一节气,描绘出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写出了大自然的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诗歌也流露出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二)古诗文积累。(8分)

8.按要求填空。(8分,每空1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2)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4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5)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论语》十二章》)中辩证地阐述了学与思关系的两句是。

三、现代文阅读。

三袋米的故事。

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

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涨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

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

“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

”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

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

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

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

“娘啊,我的娘啊。

18.第⑦段儿子理解母亲,决意停学帮母亲维持生计,为什么母亲狠狠地打了儿子一巴掌?(3分)

9.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4分)

10.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请你从第①自然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品析。(3分)

11.第⑧自然段中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2分)

12.第⑨自然段:“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那份震撼”。(4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13.综合性学习。(6分)

1)请写出一句适合悬挂在校园花圃的标语。(2分)

2)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在下列横线上写出与该场合相适应的敬辞谦语。(2分)

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

与人初次见面说好久未见说“久违”。

3)七年级(1)班的肖帆同学,晚上常到网吧玩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召集班干部与他谈心,让他认识沉迷网游的危害,并请大家都为他写一句劝勉词。假如你是班干部,请你给他写一句劝勉的话。

(必须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

8.略。9.(共4分。)文章叙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母亲讨饭(米)供儿子读书的故事(2分),表现了母爱无疆的主题(2分)。

10.(选做,共3分。)(1)“轻轻地、细细地”表现对儿子的呵护,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了深厚的母爱。

(揣摩词语1分,细节描写1分,句意理解1分)(2)斑驳陆离:形容土墙已经百孔千疮破败不堪了。噌噌:

形容长得很快。本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儿子”家虽然十分贫穷,但儿子在母亲的呵护下健康地成长。((揣摩词语1分,比喻1分,句意理解1分)11.

(2分)因为这三袋米,凝聚着母亲的汗水和心血,是母爱的结晶,母爱是无价的,金钱买得到粮食,但买不到母爱。12.(4分)示例:

天啊!那位靠乞讨大米供儿子上学的母亲竟是我的娘。娘啊!

您拖着残疾的身躯乞讨供我读书,那漫长的乞讨路上却印下了您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和殷切希望。儿子不知怎样才能回报您的恩情。(内容合乎情理2分、生动感人2分)23.

(1)带走的花儿生命短暂,留下的美丽才是永远。(2)包涵(海涵,见谅) 久仰(3)①沉迷游戏好比车陷泥潭,会让人玩物丧志。②沉迷网游正如沉醉诱人的罂粟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第三单元检测题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016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班别 姓名训练时间 60分钟,赋分 60分 一 积累与运用 18分 1.书写 请你在右边方格。内抄写下面这首诗。注。意 不能抄错 不能损。坏书写纸。2分 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评估

一 选择题 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泰国香米以其香糯的口感和独特的香味享誉世界,下列属于其特殊的生长条件的是 a 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雨季降水丰沛,旱季降水很少。b 土地辽阔,地势低平,降水较少,土壤肥沃。c 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差异。d 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肥沃。2 读右图,判断...

七年级生物教案 秋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概念汇总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共分四大类群 藻类 苔藓 蕨类和种子植物。第一节藻类 苔藓和蕨类植物。1.结构 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 茎 叶的分化。这种结构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2.生活环境 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