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姓名成绩。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沙堤(tí) 栖息(qī) 幽径(yōu) 澄清(dènɡ)
b、蓑衣(suō) 伦敦(dūn) 卖弄(nònɡ) 乌桕(jiù)
c、碣石(jié) 丁丁(dīnɡ) 抖擞(sǒu) 济南(jǐ)
d、黄晕(yùn) 贮藏(chǔ) 青翠(cuì) 肥硕(shuò)
2.形似字组词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拈(拈起) 惦(惦记) 眩(眩晕) 炫(炫耀)
b、谄(谄媚) 陷(陷害) 蛰(惊蛰) 势(势力)
c、谛(争谛) 缔(缔造) 缀(缀满) 啜(啜饮)
d、梢(树梢) 稍(稍微) 蓦(蓦然) 暮(日暮)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2分)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轻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b、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漫漫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c、“一年之记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d、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拟的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d )(2分)
a、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音。
5.与原文一致的项是( a )(2分)
a、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b、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集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c、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
d、绿树村边河,青山廓外斜。
6.诗句(作品)、作家、朝代(时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唐b、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宋。
c、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朝 d、《济南的秋天》——老舍——现代。
7.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完全对一小题得2分,共8分。
1)《观沧海》中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2)《次北固山下》中蕴含“以旧生新”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3)《钱塘湖春行》中以写动物争春来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
4)《龟虽寿》中能作为赠送老军人的诗句是:
8.秋是一年中最丰厚的季节。七(3)班准备搞一个“寻觅秋天的踪迹”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任务(4分): 言之有理即可。
1)为本次活动拟一个意味丰富的宣传标题。
2)为本次活动设计三个主要内容。
二、课内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段后问题。(32分)
一)《春》(节选)(16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9.给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 (3分)
第一段春草图第二段春花图第三段春风图
10.课堂讨论中,同学们都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精彩。请你尝试陈述说它精彩的理由。 (2分)
答:“偷偷地”的“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情态,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经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使无意识、无感情的小草似乎也有了意识,有了感情和动作。
11.在写草的段落里,还写了人们“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这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答:作者写人们这一组活动,意在表现人们对春草异常喜爱,以至于要在草地上打滚,侧面烘托春草长势之旺;同时也在于表现春天到来时人和自然界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2.在第二段里,用波浪线画出运用拟人手法描写花的语句。作者把花当成什么样的人来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答:画句子(1分)作者把花写成争胜好强、热情奔放的人,为了扮靓美丽的春天而争先恐后、热烈开放,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特点(2分)。
13.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分)
答:这句话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本来花是香的,用嗅觉才能感受到,甜味只有用味觉感受,但是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以味觉写嗅觉,突破了语言的极限,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14.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2分)
答:这句话运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温馨、柔和的特点。
15.第三自然段,写了鸟儿的歌唱,牧童的短笛,这对描写“春风”有何作用?(2分)
答:写鸟儿的歌唱,牧童的短笛,都是奏响春天的旋律。这是从听觉的角度对景物进行动态的描写,侧面烘托春风的温和,给人一种惬意、自在、闲适的感觉, 让人感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二)《济南的冬天》(节选)(16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6.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2分)
答: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17.答案: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色彩优美,特别秀气。
17.本段的描写对象是其特征是2分)
18.本段的描写顺序清楚,按照从___到___的顺序,依次写了3分)高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19.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选出正确的一项( d )(2分)
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 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银边”。
c、小雪可以把小山衬托得更加美丽。 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
2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本段文字选自《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
b、作者围绕“妙”字,描述了小雪使矮松越发青黑,给蓝天镶上银边,给山穿上花衣,薄雪还会露出点粉色这四个方面的景色。
c、文中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中的“白”指积雪,“暗黄”指的是草;而“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然之景的美丽。
d、本段文字作者主要描述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中的“卧”字有何作用? (2分)
答:形象照应了“暖和安适地睡着”,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小雪的覆盖乃特意而为,显得别有情趣,也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22.划横线句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喻体是你能从语段中找出其它的比喻句吗?写下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人教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春 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 春 春 是朱自清创作的写景诗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文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春天一派生机的景象。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感受大自然美好的景色,从而培养热爱大自然的兴趣。二 学情分...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黄晕 y n 迸发 b ng 倔强 ji ng 咫尺 zh b 着落 zh o 苦涩 s 滑稽 j缥缈 mi o c 贮蓄 zh 粗糙 c o 灼热 zhu 颤栗 ch n d 静谧 m 干涸 h 汲取 j附和 h 2.下列词语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学习的乐趣。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 童年的小秘密 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 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描绘景物的写法,培养观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