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要点总结(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石器时代)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
2、原始人群时期。
1)元谋人(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黄河流域)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前,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头部还保留着猿的特征。使用打制石器和砍削木棒,过着群居的生活,生活**主要是采集和狩猎,共同分享食物,使用天然火,有了简单的语言。
3)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黄河流域)生活在距今1.8万年前,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缝纫工具——骨针,懂得人工取火。
4)中国大地上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从南到北,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地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5)火的使用的作用: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和御寒、驱赶野兽,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图1 图2图3图4图5
第课。大禹治水:方法: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典型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二单元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 夏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2023年建立者:禹。
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意义: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制度: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产生)
灭亡:最后一个国王暴君--桀。
禹的重要事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在涂山接受其他部落的朝贡、划九州、筑九鼎。
禹的儿子启继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二、 商朝(殷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2023年建立者:汤。
都城:亳(今河南商丘) 中兴:公元前2023年,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
灭亡: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暴君--纣(酒池肉林)
三、 西周。
建立时间:公元前2023年建立者: 周武王。
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著名战役:牧野之战(周灭商的战争)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目的: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及旧贵族的后代。
分封诸侯:卫、齐、鲁、晋、宋、燕。
分封制分封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于某个诸侯(授民授疆土),受封者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受封者定期到周王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1、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
作用: 2、扩大了统治范围;
3、加速了全国经济发展。
定义:西周规定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职位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
嫡长子继承制才有资格继承。
作用:保证了王室、贵族统治权力的顺利继承,有利于社会稳定。
灭亡: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
分封制示意图(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
周天子。诸侯诸侯。
卿大夫卿大夫卿大夫。
士士士士。平民平民平民平民平民。
奴隶奴隶奴隶奴隶奴隶。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建立时间:公元前770年。
建立者: 周平王。
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
1、周天子失去往日权势;
原因: 2、诸侯为了获得原来周天子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而凭借实力进行战争以达到目的(实质)
标志:前651年,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
齐桓公首先称霸原因:1、齐国是富庶的东方大国,盛产渔盐;
2、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国力;
春秋争霸3、“尊王攘夷”的提出,取得政治优势。
春秋五霸晋文公城濮大战——“退避三舍”
楚庄王问鼎中原。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
1、兼并战争使国家数量减少;
影响: 2、促进民族间交流与融合。
3、加速新旧制度交替。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合纵”“连横”的策略。
相关成语:老马识图退避三舍问鼎中原朝秦暮楚卧薪尝胆一鼓作气一鸣惊人。
完璧归赵毛遂自荐纸上谈兵围魏救赵远交近攻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西周时期,农业生产中使用木制、石制工具,耕作方式: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千耦其耘)
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战国v形铁犁铧)
商鞅变法:(国君:秦孝公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
原因:1、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强大); 2、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
目的:富国强兵。
变法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奖励生产;3、奖励军功;4、承认土地私有;
5、推行县制; 6、统一度量衡。
性质: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成功的封建改革。
变法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变法成功原因: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2、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新兴的广大地主阶级支持变法;3、变法措施得当,进行比较彻底; 4、得到秦国君的支持。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定义: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价值:1、了解商的历史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定义: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名铭文。
价值: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
青铜工艺: 发展历程:产生和发展于夏、商;鼎盛于晚商至西周。
代表作:司母戊鼎(最大) 四羊方尊(最精美)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春秋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核心思想:“仁”“礼”
(思想家贡献: 1、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倡“为政以德”
教育家2、在文化方面:其言行被**整理成《论语》。
3、在教育方面:①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②积累不少教育方法和经验,(独立思考,当仁不让,因材施教等)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时间:战国时期。
思想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学派代表人物主张。
儒家孟子 1、民贵君轻;2、主张实行仁政3、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百家争鸣墨家墨子 1、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兼爱,非攻);
2、主张选举贤能;3、提倡节俭。
道家庄子 1、无为而治;2、道法自然,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法家韩非 1、历史向前发展,提倡社会改革,权力集中于君主。
2、以法治国。
兵家孙膑 1、强调战前准备重要性。
诸子百家简表。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看庄中学杨佃明。一 课型与课时 新授课,1课时。二 课程标准分析 1 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2 知道 水经注 齐民要术 等重要著作。三 教材分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汇聚又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发...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不包括 a 使用磨制石器 b 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c 饲养家畜 d 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2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 炎黄子孙 是因为 a 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b 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c 华人是黄 的黄色人。d...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课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教学设计。小关中学 余江海。教学目标 1 熟记课文相关知识点。2 采用朗读 串讲和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3 培养学生作为炎黄子孙对华夏文明的自豪感和客观评价历史的价值取向。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教师导语 书面略 二 课文朗读 1 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