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标要求: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人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学习难点: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北方的统一:4世纪后期,__族建立了北魏,在___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北魏孝文帝改革:
(1)原因:a客观原因。
b主观原因。
(2)措施:①迁都洛阳:a、原因。
、影响。②改革措施。
③意义。3、北朝。
二)、交流展示合作**。
、北方的民族融合史实有哪些?说明了当时的什么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1)两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4)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5)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你觉得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孝文帝?
、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了北方的四个政权。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请你对这两件事情进行比较?(提示:可以从背景、目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四)、知识建构。
五)、巩固练习。
1、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氐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d、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世纪前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是( )
a.鲜卑 b.匈奴 c.汉 d.氐。
4、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a.鲜卑 b.匈奴 c.汉 d.氐。
5、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下列哪种历史现象相关?(
a.佛教兴起 b.民族歧视 c.民族融合 d.农民起义。
(六)、学习感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启示、感悟?
2、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0课时北方民族大融合。设计人 学习目标 1 掌握北魏建立以及统一北方和孝文帝迁都的有关知识 2 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作用。3 理解北魏统。一 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促进。学习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过程 教师寄语 相信自己,永不言败 课堂学习 教师寄语 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 自主学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新人教版
北方民族大融合。1 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 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进程,为隋朝统一奠定知识与能力2 教。学目标。了基础。1 换位思考,培养用发展与辨证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2 通过缩句游戏,轻松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3 通过思考孝文帝改革的结果,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1 元谋人 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2 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 北京人 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 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 四肢 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 头部 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使用打制石器 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