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周练六

发布 2023-03-11 00:26:28 阅读 5907

一、 基础达标。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糖黏( )踱来踱去( )归省( )擂鼓( )树栖鸦( )捅破( )宫qucuān duo( )zhàn酒。

邪魔鬼suchán娟( )

2、依据课文内容填词。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 )在这水气里。淡黑的( )的连山,仿佛是( )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

3、 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b 《端午日》的作者是现代作家沈从文,其代表作是**《边城》。

c刘绍棠是当代作家,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被称为“乡土文学”。

d 艾青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我国现代诗人,其代表诗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4、在诗句的后面写出所涉及的历史人物、风俗或传统节日。

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5、按要求默写。

1)《十五夜望月》中诗人由月宫的凄清,引入怀人之思的诗句是。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的词句是。

3)人有悲欢离合。

4万家忧乐到心头。

5)青山有幸埋忠骨。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6、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反老还童与民同乐赏欣悦目悲欢离和天涯海角琼楼玉宇玲俐

7.全是过大年习俗的一项是( )

a.包饺子、守岁、贴春联、赏月b.喝雄黄酒、拜年、换门神、磕辞岁头。

c.包饺子、贴春联、挂艾叶菖蒲、拜年 d.贴对联、拜年、吃腊八粥、送灶王爷。

8、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精彩纷呈的校园艺术节,激发了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热情。

在艺术节上,同学们充分发扬了自身的特长。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艺术才能得到了极大提高。

第 ( 句,修改意见。

第 ( 句,修改意见。

9.下面四句诗,都是借“月”抒情,但所抒之情又不尽相同,其中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八月中秋的月亮他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10.用学过的对联知识,将左面的上联和右面下联连接起来。

柳眼才舒芳草地桃腮正晕碧云天。

春回大地千峰秀风帆暮载锦鳞归。

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

渔歌晓迎红日出日暖神州万木荣。

11.字形有错的一项是( )

a、门框无辜缘故踊跃 b.乌篷簸箕戍军婵娟。

c、浓郁干燥筋斗鬼崇 d.骚扰腊酒抽签皎洁。

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全部是公共的。

b.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

c.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防止免得冲撞了神明。

d.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让船向前划去。

13.下面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栖鸦(乌鸦停在树上) 湿桂花(打湿) 玉宇(屋檐,引申为房屋)

b.达旦(早晨) 月明人尽望(全,都) 不胜寒(承受不了)

c.把酒(持,端) 但愿人长久(但是) 兼怀子由(加之,加上)

d.琼楼(美玉) 此事古难全(齐备) 共婵娟(古代的美女名)。

13.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湖水涨满,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为。

二、 阅读理解。

1)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会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一发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7、本选段写了两件事,即。

8、阅读第一段,用横线出表现船速快的句子。

9、“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有何表达作用?

10、品味句子。用“这句话美在…”开头,写一两句话。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11、“偷罗汉豆”的情节是由那句话引出来的?

12、你喜欢同文中的一群孩子交朋友吗?为什么?

13、你对一群孩子偷豆的行为怎么看?

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笼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鱼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甲)、(乙)、使我的心也(丙)然而又(丁)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这段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请在横线上填上具体描写的句子。

2.给甲乙丙丁四处填上合适的词。 甲( )乙( )丙( )丁( )

3.释义: 朦胧。

自失。4.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

5.文中作者的心情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由到。

6.给这段文字拟个小标题。

三)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

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10.“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歌,指出诗歌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惊( )清( )芒( )满( )

处( )露( )小( )寒( )

11.“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12.这里介绍了过年的哪些风俗?你家乡过年时还有哪些不同风俗?请选择一两例来说说。

13.想一想,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除了欢天喜地饱享一年的劳动果实之外,还寄托着哪些期盼?

14.“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为什么“舍不得吃”?

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练习。

(1)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 ,他和苏轼、 共称文坛“三苏”。

婵娟”在诗中指。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出一两个原句证明。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周周清

沛县栖山镇王店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周周清试卷 10.24 班级姓名分数。一 基础知识 共42分 1 下列字音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4分 a zhu 着落宽ch ng敞狭zh i窄憎z ng恨。b ch ng澄清创chu ng伤卖n ng弄害xi 羞。c li o嘹亮黄y n晕h ng烘托zh 贮蓄。d l...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社戏》

常州市清潭中学于伟军。第一课时。一 导语 有人说,城里不如农村好玩,城里的孩子不如农村的孩子会玩,城里孩子的能力不如农村孩子的能力强,大家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大家谈谈你的看法。二 调查情况。统计支持这个观点和反对这个观点的学生人数。看来大家意见不是一致,那么下面就请你们各自就自己的观点来谈谈你们的见...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社戏》

常州市清潭中学于伟军第一课时。一 导语 调查情况。城里不如农村好玩城里的孩子不如农村的孩子会玩城里孩子的能力不如农村孩子的能力强反方 城里比农村好玩城里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会玩城里孩子的能力比农村孩子的能力强要求 在阐述理由时要谈出你城里或乡下的趣事。三 学生辩论谈趣事。四 教师导入。关于这个话题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