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19在山的那边教案 新 人教版七年级上 1

发布 2023-03-10 07:23:28 阅读 1928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梦”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教学重点。

、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明确“山”和“海”的含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美好而朦胧的梦,或者充满新奇的幻想,或者有美妙的希望。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童年最美的梦。

现在你的理想是否实现?如果实现,你是靠怎样的努力实现的?如果没有,我们一起走进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看看有哪些收获。二、**学诗方法1.诗歌常识。

诗歌,与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它一般分行排列,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美,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2.

方法**。

回忆、**如何学习诗歌:学习诗歌,重在朗读和品味。

第1页共4页。

朗读是学诗非常重要的环节。怎样才能把诗读好呢?同桌之间讨论、明确:

一要读准词句;二要读出节奏停顿;三要读懂内容;四要读出情感。品读诗歌,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从用词、修辞、写法的角度,领悟内容和情感,品味内蕴,提高诗歌欣赏的能力。三、诵读诗歌。

通过多样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把握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1.一读诗歌,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在文中用红笔标画出重点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积累。

痴想(chī):发呆地想隐秘(yǐn):隐蔽,不外露铁青(tiě):

青黑色,常形容人(矜持、恐惧、盛怒或患病时)脸色发青。凝成(níng):凝结而成**(yòu):

引诱,迷惑喧腾(xuān):喧闹沸腾扎下(zhā)漫湿(màn):润湿,浸湿一瞬间(shùn):

一眨眼之间齐读词语两遍,慢速齐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并注意停顿。2.二读诗歌,读出节奏。

听范读,学生小组练读、讨论,把握节奏与停顿。小组代表朗读展示,其余学生听读,师生共评。3.三读诗歌,读懂内容。

指名朗读,其余学生听读并思考:第。

一、二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诗中的“山”和“海”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两部分内容。

时间上:一节写“我”童年时期;二节写“我”长大后。情节上:一节写“我”渴望海;二节写“我”追寻“海”。

心理上:一节写“我”的相望与困惑;二节写“我”的感悟和信念。方式上:

一节写“我”与妈妈的对话;二节写“我”与读者的对话。一节中,“山”“海”指现实中的“山”“海”;二节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其中“山”象征艰难险阻,“海”象征理想。4.

四读诗歌,读出情感。

第2页共4页。

学生自读课后补充,教师补充介绍诗的相关背景资料。

这里的“山”和“海”,可以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解读:山,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世界,封闭、灰暗、压抑;海,一个想象性的世界,开阔、光亮、自由。海,是山川陆地的结束,另一个世界的开始。

海,从古到今,都是对人的自由天性、对人的想象力的召唤。四、品读诗歌。

诗情诗味包含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品读诗歌,体会诗情可以从词语入手,抓住关键词语蕴涵的丰富情感。比如“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一句中,“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在这首诗中是指作者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神奇世界,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可以看出,诗人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出示问题:诗中哪些语句给你的感触最深,你最喜欢?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最好?说说理由。

学生自由品读,进行圈点批注;组内交流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铁青”原指青黑色,多用来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脸色发青。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山。“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受。

本希望看到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感到失望、沮丧,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发青。这句诗传神地描绘出大山在孩子眼里的威严与无情以及“我”沮丧的心情,语言形象又生动。(2)“妈妈,那个海呢?

”这句诗写出了“我”看海无望的困惑与沮丧,也表达出对海无限的向往与渴望。

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不经意间的,所以说是飘来的。但从小而有的这梦想的种子却在“我”心中扎了根。

4)“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第3页共4页。

这三句用三个数量词,“一次又一次”强调失望的次数多;“一座座”说明遇到的困难多;“一次次”强调屡败屡战的努力与坚持。

**”一词用得好,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能看到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力。

6)“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不停地”“无数座”“一次次”“终会”等词语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心,而一旦理想真正实现,人们定会惊喜万分。“照亮”,可以想见这个“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是一定值得你翻山越岭去追寻的。学生再次诵读,感受诗味。

第4页共4页。

在山的那边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案 2010年9月8日 在山的那边。教案 2010年9月8日。南平三中佘冬妹。第二周星期三。教学目标。1 积累字词,解读诗歌的主要内容,领悟诗人寄予诗中的感情,在山的那边教案 2010年9月8日。2 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把握诗歌中运用的象征手法。3 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观照人生 ...

1 1在山的那边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1

在山的那一边。课题 在山的那一边 学习要点 1.训练诗歌的朗读能力,形成初步的语感。2.尝试合作性 性的学习方式,品味诗中重点字词及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文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3.从本文的学习中,初步形成自己的理想,并培养学生面对理想的正确态度。重点难点 理解 山 和 海 的...

4 19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新 人教版七年级上

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 积累 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喧腾 一瞬间词语。2.在朗读中感知诗歌内容,品味揣摩语言,理解诗中重点词句的含义。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 山 和 海 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