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意思是什么?
2、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
3、 他在哪国实现了这一理论有何历史影响材料表明商鞅的什么思想?
4、根据这一思想,商鞅采取了什么行动?包括哪些具体措施表明了商鞅的什么态度?结果如何?
5、.谈谈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你能分析一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
6、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
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这是谁说的话?体现了他的什么主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是什么?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求学生要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什么样道理? 这三句话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我们应怎样评价他?
4、他(儒家)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
5、儒家何时开始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6、孔子在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三、“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1、此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时期哪一学派的人物所说?他是谁的第子?
2、他怎样看等当时的诸混战? 他提出了怎样治国方略?
3、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4、 有人说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早倡导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5、 这一观点有什么现实意义?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是是什么时期哪一位思想家的言论?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引文反映了这位思想家的什么思想?
五、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所说的是什么事件?
这件事是秦始皇接受了谁的建议?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只有哪些书不烧?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件事?
6、“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秦王是指谁?他扫六合后自称什么 ?“秦王扫六合”是在什么时间灭掉哪六诸侯国什么战役后东方六国无法抗拒秦的进攻?
2、扫六合后,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3、秦的统一,对今天我国的统一大业的实现有何启示?
七:一、不到长城非好汉***二:秦代修筑长城开始于公元前214年,由大将蒙恬主持。
整个工程是在原来赵、秦、燕旧长城基础上修缮增筑而成。据估计,当时全国有2000万人口,秦始皇征调青壮年男子三十万,……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占全国人口的15%。当时全国青壮年男子仅有三四百万。
1)材料一说明了长城在中华民族历史中有什么地位?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有人说秦始皇功大于过,有人说秦始皇过大于功。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八、“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有人说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
九、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回答问题:
1) 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家?
2) 他创作的新体诗歌被后人称为什么? 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 他与什么节日有关?人们用什么样习俗纪念他?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十、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长期以来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秦国、西汉、都很注意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减轻农民负担。
商鞅变法的法令中,对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规定可免去什么负担?
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恢复民力,安定社会,对农民采取了什么政策?
十一:汉兴,接秦之,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二: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量吏禄,度宦用,以赋于民。三:
农,天下之本,其令君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1)以上材料反映了哪个历史朝代的状况?
2)材料三这句话是谁说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思想?
3)料。二、三中的措施可以概括为什么政策?
4)实施这一政策的效果如何?
5 )汉初重视农业对今天有何启示?
12、“伐无道,诛暴泰”《史记》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何时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 谁领导? 。建立了什么样政权?
2泰国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3泰因为**而亡对今天有何启示
十三:丞相李斯曰:“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噬种树之书。
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材料一中李斯的建议被哪位皇帝接受?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而中董仲舒的建议被哪位皇帝接受?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两位皇帝采取的措施虽然不同,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什么?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 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 经验型 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系。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摘编自吴国盛 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
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此后,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又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它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成堆的灰烬 炭块和燃烧过的角 骨 石头...
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此后,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又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它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成堆的灰烬 炭块和燃烧过的角 骨 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