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

发布 2023-02-22 08:20:28 阅读 4127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系。……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摘自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科技体系的特点。请举两例宋朝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3分)(2)据材料二,指出《天工开物》内容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工开物》的作者。 (2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1分)2. 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经济发展与对外关系”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材料二。

649年(唐太宗贞观23年) 1900万人。

726年(唐玄宗开元14年) 4141万人。

741年(唐玄宗开元29年) 4531万人。

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 1690万人。

材料三唐朝时期的中国,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请回答:请你将材料一中的a补充完整。(1分)

(2)指出材料二**中649年至741年唐朝人口数呈现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导致这种趋势的原因。(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与当时的亚洲国家进行密切文化交往的两例史实。说说经济发展与对外交往的关系。(3分)

3. 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推荐,贞观年间(627-649 ),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名称。(1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出。

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的史实依据。(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并指出上述三位皇帝加强吏治的根本目的。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古代中国整顿吏治对当前反腐倡廉的启示。(1分)

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曾论述道:“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2023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

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此后,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又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它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成堆的灰烬 炭块和燃烧过的角 骨 石头...

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此后,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又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它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成堆的灰烬 炭块和燃烧过的角 骨 石头...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四材料分析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1 材料一 贞观年间 天下大捻,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东之东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必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资治通鉴 请回答 材料一和二描述分别是谁统治时期的景象?历史上把他们的统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