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3-07 01:28:28 阅读 4105

《逢入京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学习难点: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学习内容: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导入。

二、作家作品导知。

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色彩。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

“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

三、作品欣赏:

1、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

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

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但仍不失真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

2、“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3、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我以为后两句诗更有味,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4、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四、作业:

第1页。共2页。

a)背诵课文。

b)默写。第2页。

共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猫》教学设计

郑振铎 1898 1958 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 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 中国历史参考图谱 中国俗文学史 欧行日记 海燕 山...

七年级语文下册《猫》教学设计

杀死鸟的真正 是 一只黑猫。2 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我 的心情是怎样的?3 重点品读 我心里十分难过 一段。1 指名读。2 朗读指导 读出 我 的难过 后悔 自责之情。4.现在我们知道,这宗 实属冤案,因为 我 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 我 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猫》教学设计

1 品析语言,体会作家用语的准确性,重点品味强调句的用词方法。2 通过 我 与家人对三只小猫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来理解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 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时要学会勇敢的反省自我的过失。1 把握文本内容 鉴赏写作妙处 体会作者情思 感悟生活哲理。2 学会客观公正 宽容仁爱 关爱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