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 新版人教版

发布 2023-03-05 04:57:28 阅读 5509

人教版)第一单元复习讲义。

一、散步莫怀戚。

中心思想:《散步》展现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温馨,展现了人间的真善美。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层次的划分。

第一部分(1):总起,交代了散步的地点和有关的人物。第二部分(2~8):重点写散步的过程。这一部分又可根据内容分为三层。

第一层(2)交代母亲对这次散步的态度的转变。第二层(3~5)写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散步的乐趣。

第三层(6~8)写产生散步路线的分歧以及解决办法。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我的母亲:慈祥亲切,善解人意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疑难解析: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2、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换成“抱”,可以吗?)

初春的田野潮湿,容易滑倒;儿子很胖,抱容易挡住视线。不经意的动作,却倾注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情。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好在**?)“熬”含有“忍耐压力、折磨,承受艰苦”之意。写景段落的作用: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作用:该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初春的气息。在春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可贵。

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该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也为下文母亲选择走小路埋下伏笔,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

界。正是因为有这样美景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决定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重点句子解析: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2、“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4、“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

5、“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

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二、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中心思想: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重点解读: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答: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2、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答: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经常向母亲发脾气。

3、“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答: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

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母亲的慈爱和细心。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4、末段划线句子通过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点情思。划线部分(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话开得正烂漫。)

答: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母爱无私,母亲永远是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最爱我,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只表露了三分秋天的怀念并不是说故事发生语文。

七年级语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限90分钟 班级姓名。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 以下带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训诫 ji 耸立 s ng 迂回 x 笼罩 zh o b 啜泣 zhu 纳罕 h n 嶙峋 l n 盘虬卧龙 qi c 屹立 y 屡次 l i 头昏目眩 ...

2023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晨读内容 第一单元

2014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晨读内容 一单元 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 元谋人。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 元谋人 出现。会造工具能用火,我国境内最早人。二 北京人。北京人在周口店,生在 万年间。群居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三 山顶洞人。山顶洞人龙骨山,距今约在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训练 达标检测第一单元第5课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 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训练 达标检测。一 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 寒雪日内集。2 撒盐空中差可拟。3 陈太丘与友期行。4 太丘舍去。5 去后乃至。6 君与家君期日中。7 相委而去。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