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 七年级

发布 2023-03-01 06:57:28 阅读 5923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有欲买履者,欲:想。履:鞋子。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先自度其足,度:量长短。其:他的,指郑人的。

事先量了自己的脚,而置之其坐。而:连词,表顺接。置:放。之:量好的尺寸。

其:自己的。坐:同“座”,座位。

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至之市, 至:等到。之:到…去。市:集市。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而忘操之。而:连词,表转折。

操:拿,携带。 之:量好的尺寸。

却忘了带上它。

已得履, 已经拿到鞋子,乃曰:“吾忘持度!”乃:就。吾:我。持:拿着。度:量好的尺寸。

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

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取:拿。之:量好的尺寸。

就返回家拿尺寸。

及反,市罢,及:到,等到。 罢:结束。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

遂不得履。 遂:终于。

终于没有买到鞋。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试之以足”即“以足试之” 何:为什么。之:鞋。以:用。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宁:宁可。度:量好的尺寸。 无:不。 自:自己。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楚人有涉江者, 涉:渡。

有个楚国人渡江,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其:他的。自:从。坠:掉下去。

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遽契其舟,遽:急忙,立即。 契:雕刻。其:那,那个。

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这,这儿。 之:助词,不译。

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舟止,止:停止。 船停了,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其:他。所契者:指船上刻记号之处。求:找。之:剑。

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而:连词,表转折。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若此:如此,像这样。惑:糊涂,迷惑。

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寓意: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幼时记趣》

文学常识 1、选自《浮生六记》。

2、作者:沈复,字三白,苏州人,清代作家。

通假字 以土砾凸者为邱邱通丘,土山

一词多义 1、以虫蚁为兽 (把)扶苏以数谏故(因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被)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给)

3、驱之别院 (它,代**)盖追先帝之殊遇(结构助词,的)

重点词语解释

1、余忆童稚时余:我稚:幼小

2、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

3、见藐小之物藐:小

4、必细察其纹理纹理:这里泛指花纹。

5、私拟作群鹤舞空拟:比

6、昂首观之之:代指“群鹤舞空”现象

7、项为之强强:这里是僵硬的意思。

8、又留蚊于素帐中素帐:白色的蚊帐

9、果如鹤唳云端唳:(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

10、怡然称快怡然:喜悦的样子。 称快:喊痛快

11、于土墙凹凸处凹凸:高低不平

12、花台小草丛杂处丛杂:多而杂乱

13、常蹲其身其:自己

14、凹者为壑壑:山沟

15、拔山倒树而来拔:移,搬开

16、盖一癞虾蟆也盖:原来是

重点语句翻译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内容分析 一个中心:记趣。

2.两个原因:眼力好,善于观察和想像。

3.三个故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

4.四幅画面: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神游山林,鞭打**。

5.想像奇特:(略)

6.语言简朴、自然、生动。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昂”“强”这一细节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吞”生动表现**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传神。

3)捉**,鞭数十,驱之别院:“捉”,“鞭”,“驱”既表现驱赶**过程,又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驱除**,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

三峡。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语音。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素湍绿潭(tuān)绝巘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

通假字。1、略无阙处( 阙通缺)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 (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一词多义。1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

2、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重点词语解释。

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

5、属引凄异(属:连接)

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朗读节奏。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2、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绝巘多生怪柏。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狼。文学常识选自清代蒲松龄短篇**集《聊斋志异》

古今异义词。

1、弛担持刀。 弛:古义:放下。

今义:松弛。

2、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3、一狼仍从从:古义:跟随。

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六、词类活用。

1、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钻洞。

3、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4、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5、一屠晚归屠:动词用作名词,本义为“宰杀”,这里指“屠夫”

七、一词多义。

八、重点词语解释。

九、特殊句式。

1、投以骨倒装句:以骨投,省略句:投(狼)以骨。

2、场主积薪其中省略句:场主积薪(于)其中。

3、一狼洞其中省略句:一狼洞(于)其中。

4、屠乃奔倚其下省略句:屠乃奔倚(于)其下。

十、朗读节奏。

1、其一/犬坐/于前。

梦溪笔谈二则。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界:地域,范围。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方:正当,正在。为:成为。之:的。害:危害。

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如:像。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其:它的。喙:指虫子的嘴。蔽地:遍地蔽:遮盖。

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则:就。之,指子方虫。悉,都,全。为,成为。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旬日:十天。岁:年成。以:因。

岁以之大穰)

之:指消灭子方虫。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其虫旧曾有之,其:这样,这种。旧:过去、先前。之:语气助词,无义。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土人谓之“傍不肯”。

之:它,指子方虫的“天敌”。 谓:称,叫。

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于:在。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方两**,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方,才。级,层。之:指正在建造的木塔。患:担忧。

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云:说。布:铺排。故如此:所以这样。故,所以。如此,这样,指木塔不稳定。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乃:于是,便以:用。而:连词,表转折初:从前,当初。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密:暗中,秘密地。使:派。其:他的,指匠师的。之:的。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贻:赠给。以,用,把。

贻以金钗:即以金钗贻(之),用金钗送给她。

金钗,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问:询问,打听。之:的。 因:原因。

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此:这,指解决塔动问题。易:容易。耳:语气词,可不译。但:只。讫:终了,完毕。

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实:使坚实。钉之:钉木板。钉,形容词用为动词,意思是用钉子钉。之,指木板。

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如;遵照。其:他的,指喻皓的。言:话,言论,指上面喻皓讲的一番话。遂:于是,就。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盖钉板上下弥束,盖:因为。弥束:更加紧密相束。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六幕相联如胠箧,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面。相:互相。联:连接。如:像。

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履:走,踩踏。其:那。持:支撑。自:自然,当然。

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人皆伏其精练。

伏:通“服”,佩服。其:他,指喻皓。精练:高明。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以虫治虫》记述了“傍不肯”在子方虫危害秋田作物时应运而生,迅速彻底地消灭了虫害,保证了农业大丰收的情况。

梵天寺木塔》记述了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准确地解释了木塔稳定的原因。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题复习。一 阅读 咏雪 原文略 做题。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3 撒盐空中差可拟4 未若柳絮因风起。2 写出文中描写白雪纷纷的比喻句。二 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略 做题。1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 与友期行2 去后乃至。3 相委...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要点。一 给下列字注音。唳 砾 愠 罔 殆 诲 凋 冥 甍 垣 亘 睥 睨 黯 倏 骤 拟 遽 堕 髀 跛 二 文学常识。1 童趣 选自作者代家。2 论语 是记录的一部书。孔子,名 字时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家,家。3 山市 作者字 别号世称。代家。其代表作品是此书题目的意思是 ...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

1 文学常识。1 世说新语 是 朝宋临川王组织编写的一部 集,主要记载 2 论语 是 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共20篇。与合称为 四书 3 虽有嘉肴 选自礼记 又名。是 家经典著作,是的选集,相传为西汉编纂。4 河中石兽 选自作者是字 代文学家是以形式写成的 以记述为主。5选自 韩非子 韩非,末期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