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发布 2023-03-01 02:13:28 阅读 7813

2014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人得由来。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森林古猿分布于亚、非、欧地区,主要是非洲的热带丛林。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是非洲迁徙过来的。

1、 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

森林古猿森林消失下地生活→直立行走→前肢解放→使用工具(露西少女)→制造工具(东非人)能够用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人类社会。

现代类人猿有:长臂猿、黑猩猩、大猩猩、猩猩。与人类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2、 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距今50—20万年前的直立人)

3、 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类能制造工具。

4、 生殖的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5、 男性生殖系统精囊腺---分泌黏液。

前列腺---分泌黏液

输精管---输送精子。

尿道---排出尿液和**。

附睾---储存和输送精子。

**---保护**和附睾。

**---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和性腺。

7、女性生殖系统输卵管---输送卵细胞。

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精子进入、月经流出、胎儿生出的通道。

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性器官和性腺。

8、生殖细胞: 男性的生殖细胞精子(小,像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女性的生殖细胞卵细胞(球形,人体最大的细胞,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9、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输卵管。受精卵开始**的场所是:输卵管。

10、形成胚泡的场所:输卵管。怀孕是指胚泡植入子宫内膜。

11、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胚泡植入子宫胚胎8周后胎儿40周后280天婴儿(母体外)

12、胚胎在母体内是通过胎盘与脐带从母体获取氧气和营养物质的。

13、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身高突增。

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主要受性激素的调节)

功能特点:神经形态、心、肺的结构完善,功能增强。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各自所特有的征象。如:男性出现遗精、长胡须、喉结突出、声调低;女性来月经、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声调高。(第二性征的发育是受性激素的调节)

14、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时期。

15、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

有强烈的独立意识有依赖性,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怀内心世界复杂,有些事不愿和家长交流性意识萌动,愿意接近异性或依恋。

16、计划生育的目标: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17、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8、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19、计划生育的内容: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至3年结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至3年生育。

少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禁止近亲结婚,避免生出有遗传缺陷的孩子。

20、计划生育的意义:

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

少生: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21、 蛋白质:构成细胞,提供能量。主要是用于构**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淀粉(糖类):构成细胞,提供能量。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脂肪:构成细胞,提供能量。主要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既不构成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有调节作用。

维生素a:动物肝脏、蛋类、奶类、肉类中含有维生素a,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在体内能转化为维生素a

缺少维生素a,**粗糙,患夜盲症。

维生素b1:稻类、麦类的果皮种皮中含有维生素b1

缺少维生素b1,患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蔬菜、水果、花生、羊肉中含有维生素c

缺少维生素c,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中含有维生素d

缺少维生素d,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水:含量最多的物质。构成细胞,不提供能量。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组织的重要材料,不提供能量。如:钙、磷是构成牙齿、

骨骼的重要材料,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出材料。

钙盐:豆类、蔬菜、奶类、蛋类含有钙盐。

缺少钙盐,儿童患佝偻病、成年人患骨质疏松症。

磷盐:稻类、麦类、豆类、肉类、蛋类、鱼类含有磷盐。

缺少磷盐,会出现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铁盐:肉类、肝脏、花生、豆类、猪血含有铁盐。

缺少铁盐,患缺铁性贫血。

碘盐:海带、海鱼、紫菜、乳制品、加碘食盐含有碘盐。

缺少碘盐,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锌盐:牡蛎、动物肝脏、花生、鱼、蛋、奶含有锌盐。

缺少锌盐,患发育不良,味觉障碍。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胃蛋白酶。

消化道内: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

消化道外: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促进脂肪的消化。

23、小肠既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又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小肠很长,有5—6米。适于消化和吸收。

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适于消化和吸收。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

适于吸收。有肠腺,有肠液、胰液、胆汁等胆汁消化液。适于消化。

24、食物中成分的消化过程:

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唾液(淀粉酶) 肠液、胰液(多种酶)

胃小肠。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胃液(蛋白酶) 肠液、胰液(多种酶)

小肠小肠。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胆汁乳化肠液、胰液(脂肪酶)

维生素。水不需要消化,直接可以吸收。

无机盐。淀粉消化:先在口腔变成麦芽糖,最后在小肠变成葡萄糖。

蛋白质消化:先在胃初步消化,最后在小肠变成氨基酸。

脂肪消化:在小肠变成脂肪酸+甘油。

25、淀粉的消化实验:

号试管: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

号试管: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

号试管:馒头+2毫升唾液+不搅拌。

三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

和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唾液。实验组是,对照组是。

**的是唾液的消化作用。

和不是一组对照实验,没有共同的条件。

和也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是否咀嚼和搅拌。实验组是,对照组是。

**的是咀嚼和搅拌的作用。

观察试管颜色:不变蓝,变蓝,变蓝。

实验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咀嚼和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

26、口腔对淀粉的消化实验:

馒头+2毫升唾液+搅拌+37℃+10分钟。

馒头+2毫升清水+搅拌+37℃+10分钟。

馒头+2毫升唾液+搅拌+4℃+10分钟。

馒头+2毫升唾液+搅拌+100℃+10分钟。

馒头+2毫升唾液+搅拌+37℃+1分钟。

和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唾液,**唾液的消化作用。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作者 吴洪 初中生物乐山初中生物一班 评论数 浏览数 0 5872 发表日期 2011 12 01 10 29 29 知识点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 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者达尔文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 类人猿和人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

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人的由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人的生殖发育。人的生殖发育图示。精子性激素 u3000 u3000 u3000卵巢 卵细胞 end ight altimg w 177 h 186 eqmath b lc rc a vs4 al co1 精子,性激素 u3000 u3000 u3000 卵巢 卵细胞...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第一章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1 六大营养物质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维生素 水 无机盐。其中 有机物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维生素 无机物 水 无机盐 2 三大营养物质 糖类 脂肪 蛋白质。3 第七营养素 膳食纤维 也叫纤维素 4 食物 糖类 谷类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