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发布 2020-04-02 00:37:28 阅读 3465

第8章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第8章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贮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

2、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无机盐是调节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3、 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

检测维生素c用加碘的淀粉溶液,呈现褪色反应。

4、糖的主要**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是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脂肪的主要**是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

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动物性食物含维生素a。

5、 夜盲症—--缺维生素a;坏血病—--缺维生素c;脚气病—--缺维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维生素b2;佝偻病—--缺维生素d和钙。

6、 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

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

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7、 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8、 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淀粉遇碘会变蓝。

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9、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行皱襞、小肠绒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含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

消化液排出(入)的器官口腔胃小肠

消化液所含的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蛋白酶消化糖类、蛋白质。

脂肪的酶不含消化酶。

10、 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部分的水和酒精。

小肠: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11、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12、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1、血液可分为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种类功能相关病症。

红细胞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过少:贫血病。

白细胞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过多:炎症。

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过少:流血不止。

2、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3、 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 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 。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出去运动)

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回来安静)

5、 血浆: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6、 血液的功能:1)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

2)防御保护作用3)体温调节。

7、 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8、比较三种血管的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及出血护理?

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出血状态止血方法。

动脉较厚大快离心输血分布较深喷射状(鲜红色) 近心端止血。

静脉较薄小慢向心输血有的分布较浅,有的与动脉伴行平静缓流。

暗红色) 远心端止血。

毛细血管最薄(只由一层细胞扁平细胞构成) 最小最慢进行物质交换分布最广,全身都有慢慢渗出。

红色) 消毒后包扎。

9、毛细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管腔最小。

10、心脏可分为四个腔,四腔的关系是:同侧心房心室相通,异侧心房心室不相通。心脏由心肌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当心肌舒张时,血液回心脏,此时心脏处于休息状态。(上房下室)

11、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见书38页图 (房连静,室连动)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12、比较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的位置、开放方向、保证血流的方向?

位置开放方向保证血流的方向。

房室瓣心房与心室之间向心室开心房 → 心室。

动脉瓣心室与动脉之间向动脉开心室 → 动脉。

静脉瓣在四肢静脉内向心脏方向开静脉 → 心房。

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

心室舒张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动脉中没有任何瓣膜。

13、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χ心率。

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运动员主要通过提高每搏输出量来提高心输出量。

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14、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

1) 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 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15、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组织细胞。氧、营养物质二氧化碳等废物。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左心房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动脉右心室。

氧二氧化碳。

肺泡 小结:

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

2、 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

3、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4、 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1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2 人的生殖是指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由的结合,通过 发育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系统完成的。3 男性的生殖细胞是 是由产生的,再由来输送。女性的生殖细胞是 是由产生的,再由来输送。4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胚胎和胎儿发育的...

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消化系统唾液腺 分泌唾液 含有唾液淀粉酶 能初步消化淀粉。肝脏 分泌胆汁 不含消化酶 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位于消化道外。消化腺胰腺 分泌胰液 含有消化糖类 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 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肠腺 分泌肠液 含有消化糖类 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注意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各种消化液中都含消化...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 水 无机盐 维生素。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9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 吸收的结构特点 1 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行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