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阶段考试卷语文

发布 2023-02-28 01:06:28 阅读 9245

七年级语文阶段考试卷2012.12.14

一、阅读(70分)

一)古诗文默写。(10分)

1、名句默写。(选填10处即可)

1)《观沧海》一诗中,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

2)春天像健壮的青年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3)《天净沙·秋思》点出了作者浓浓的乡愁的句子是。

4)《论语》中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5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7)请你把所给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衔接句的第一个字,进行“古诗接力”(五言、七言均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阅读文言文《山市》完成2-6题(18分)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

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2、本文选自作者世称3分)

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倏忽/如拳/如豆 b、一行/有五/点/明处。

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d、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4、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2)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5、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6、为什么那时的人们把“山市”称为“鬼市”?(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7-10题。(22分)

夏感。梁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b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c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的夏季。

7、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6分)

1)黛色。2)贮满。

3)主宰。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2分)

a、垂直顶着悄然生长 b、长着结着默默前行。

c、挑着举着匍匐前进 d、舞着摇着欢乐行进。

9、第②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从不同的感官角度生动地描写了夏天的磅礴气势。根据本文内容填空。(10分)

1)a句运用了的手法,从角度写出了夏天的草木丰茂。

2)b句运用了的手法,从角度写出了夏天的的。

3)c句运用了的手法,从角度写出夏天的气候和景象。

10、第⑤段写历代文人对春花秋月的赞美起何作用?流露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6题。(12分)

泰山印象。一阶一阶地,没有任何思想和感觉,只是这样地爬着。四周是什么样的夜,我不知道,只看见自己的影子在手电筒照亮的那片青石台阶上晃动……终于不知是谁叫起来:

“到了!南天门!”

我急切地抬起头,想看看泰山的夜是否真的那么神秘和威严,可是在我四周的似乎是盘古开天辟地前的那一片混沌状态,天地都消失了,只有被山风吹散的云的形骸充斥在这片空间,一条被灯光打亮的石阶像天梯一样垂下。我感到十分可怕,自己从2000米以下的山底千辛万苦地爬上来,想感受一下贴近天空的神圣,体味一下俯看众山小的气势。却发现,在这里,在天地之势的威压下,我在急剧地缩小下去,轻得连脚下的这方土地都不能踏实地把握。

山顶上。人们相互依偎,缩成一团,彼此用体温温暖着,仍抵御不了山风的肆虐,瑟瑟发抖。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吗?

轻而易举地就把我们打得晕头转向?轻而易举地就让我们在它巨大的身躯下弯下了脊梁?是在警告我们自然的威力之大远不是我们人类可以控制的吗?

天亮了。树木、怪石、山峰,在远远近近清晰起来,十八盘的石阶蜿蜒而下,所有的山顶都在我的脚下,蓝天白云抚摸着我的头发。昨晚的恐惧和迷茫渐渐退去。

五千多级台阶,我不是也爬了上来?一夜的寒风后,我不依然立在泰山的头顶?而它——自然,在冲我恐吓、吼叫了一夜后,现在又只能显出驯服温顺的神色。

下山的路上遇到一队队挑山工,扛着重物快步疾行,留下洪亮的吆喝声比那风声还悠远,留下健壮结实的身影比那巨石还强劲,挑起人类的尊严,走向与自然的搏击,步伐是那么自信。走过“回马岭”,我想起了那山上没有石阶的日子,马儿由土路上山,在半腰就只能望山兴叹,在天地的嘲笑声中退下山去。然而曾几何时,人们开始用他们并不有力的手掌,并不宽大的肩膀,抬呀,挑哇,用石头一点点砌起巨人的脚趾,一直爬上了他的头顶,在那里长啸一声,天地为之动容!

一路欣赏刻在石头上的题字,大都是感叹泰山之险峻,造物之神奇,惟有一篇,像是一份人类递交给自然的挑战书,傲然踞于古老的山石上。那就是***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的力量可以挑起天地,震撼乾坤!

这使我非常感动,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人本主义思想,西方几百年前就有了文艺复兴,把人凌驾于神之上并将其作为天地真正的主宰而赞美!而我们——有着悠久历史和深邃思想的民族,是否也早已悟出这份道理?孔子在几千年前就站在这里,发出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就已感到人类所涌动的不可抑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而直至现在,漫山的香火依然旺盛,仍然有不少人宁愿将希望寄托于缥缈的天国。难道脚下的青山台阶不能给他们坚实的感觉?难道一身热汗的挑山工不比庙中的冷面菩萨更给人以希望与活力吗?

坐在回旅馆的车上,望着泰山在我的视野中越来越小。冥冥中,一个大大的“人”字顶天立地!

11、第二自然段中写“我”夜间登上泰山南天门时有哪些感受?(2分)

七年级数学阶段考试卷

徐庄子中学七年级数学阶段考试卷 二 一 选择题 每题3分,共30分 1 如图,是某种几何体表面展开图的图形 这个几何体是 a 圆锥 b 球 c 圆柱 d 棱柱。2 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图形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c 3个d 4个。3 若是关于x的方程的解,则m的值为 a 1 b 0...

七年级段考试卷

湘潭市四中2010年七年级思想品德段考试卷。时量 60分钟总分 100分制卷者 伍巧红审核人 班级姓名。一 慧眼识珠 下列每小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其选出并将序号填入相应题号 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进入中学后,小萌有很多新的发现,也有很多新的体验。下列属于新体验的有 学习科目增多,学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段考试卷

一 积累运用 28分 1 给拼音写汉字。4分 络绎不ju异曲同g ng 林y n 大道中西合b 2 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我觉得没有什么合意的,就踱 到北面。小树林的叶子变得殷 红殷红。各有各的鲜 为人知的秘密。3 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中改正。3分 整个的人类向天张着手臂,大声急呼着扑向 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