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案北师大版

发布 2023-02-27 08:47:28 阅读 4029

血液。教学目标。1.(概念)贫血,发炎,血清,动脉血,静脉血,血浆的成分和功能;红细胞无核,含血红素,运输氧气;白细胞有核,可吞噬病菌,产生免疫反应;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

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以及练习显微镜的使用。

3.进行义务献血的教育。进行骨髓捐献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血液的成分和作用,了解血液的正常值,能够基本看懂常规化验单,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和实际结合。

2.义务献血的教育和骨髓捐献的教育,应该从科学的角度讲清献血和骨髓捐献对捐献者的影响和对被捐献者的意义,并且让学生了解社会公众对此问题的看法,课堂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也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加入讨论,阐述观点。

难点: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学生往往认为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所以要阐述清楚概念。

教学过程(2课时)

引言:阅读下面文字,并讨论。

能够输血是本世纪伟大的医疗成就之一,尽管输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血液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等。但是,人类在医学领域的进展使我们相信,献血是安全的,输血也是安全的。不过,医学最终比不上这样一个‘奇迹’:

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心甘情愿地把鲜血捐献出来,以拯救他们从未谋面,不曾相识的人的生命”。—美国红十字会主席:伊丽莎白·汉福德·多尔。

讨论要点:输血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面临的挑战。

讨论题目:1.谈谈输血的意义。

2.在今日社会中,输血面临巨大的挑战,你认为挑战来自何方?

3.谈谈你对文中“奇迹”一词的看法。

讨论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同组同学围坐一起,小组长担任讨论小组的主席,负责记录同学的发言,控制讨论进程,主席要注意安排每一个同学发言,自由发表对讨论问题的看法,讨论时间为15分钟,教师在各组之间巡视,并参加讨论。

总结:正如同学们提出的输血对人类有很大的意义,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它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世纪之症——艾滋病对输血的威胁,因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会使正常人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是无药可救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输血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之一。

另外,在我国,肝炎病毒的感染者在人群中占较可观的比例,特别乙肝是血液传染的,所以,不合格的血液非但救不了人的命,反而威胁人的生命。尽管如此,输血还是拯救垂危病人的最主要方法,那么,血液有什么作用呢?

根据同学的回答,指出血液的功能:人体从外界摄取的养料和氧,被快速地运输(to andfrom all living cells)。

本节的主题是,血液。

血液是循环系统的一部分。

循环系统组成: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液、血管组成。是一个心脏和血管组成的遍布全身的封闭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封闭式的管道系统里循环流动。

实验:血液的成分。

观察《血液的成分》的实验结果。

讨论:1.为什么加柠檬酸钠?

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

2.观察时,注意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部分?各呈什么颜色?各部分的容积比例大致是多少?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血浆,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是红细胞,在红细胞和血浆的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白细胞和血小板。

可见,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血浆。1.性质:血浆是一种溶有多种物质的液体,略呈淡黄色。

2.成分:含水分约90%血浆中还含有以下物质:

1)细胞所需的养分,主要是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多是由消化管吸收而来,经血液运输,供各部分细胞利用。其中血液中的葡萄糖占0.1%,此浓度为血糖浓度,正常人空腹时为100毫升全血中含80~120毫克葡萄糖。

葡萄糖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提供能量,血液中无机盐的浓度小,为0.9%,此为生理盐水浓度。

2)细胞代谢废物,如尿素和尿酸等含氮废物。

3)蛋白质,简称血浆蛋白。其中有些与血液的凝固作用有关,一些免疫球蛋白也是血浆蛋白的一小部分。血浆蛋白在血浆中的含量占7%~8%,分子量大,使血液具有适宜的粘度和浓度,除此以外,血浆中还含有o2和co2。

3.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课堂讨论:1)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时,是输鲜血还是血浆?

烧伤病人血液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血液的浓度上升,粘度变大。所以在抢救时,应给病人输血浆,如输鲜血,血液粘度大,心脏负担大,反而威胁生命。

2)严重的贫血病人,救治时,如何输血?

严重的贫血病人,由于红细胞减少,血液的浓度下降,应输浓缩的红细胞。

血细胞。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讲义)

通过实验一可知,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之一是血细胞,血细胞的形态如何?数量如何?

实验材料: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实验步骤:把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对照彩图四,认识红细胞,白细胞,比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

讨论: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它有哪些形态特点?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数目最多。

2.红细胞:

1)数量:红细胞的数目最多,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平均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

2)形态:人类及一般哺乳类的红细胞均无细胞核,(p.26图ⅳ-28电子显微镜下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平均直径只有7.7微米(1微米=1/1000毫米)左右。

四周较厚(约2微米),**较薄(约1微米)。这样的结构增大了红细胞的表面积。

3)成分:红细胞内部含有血红蛋白,这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为运输o2的主要工具。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分离。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使血液呈鲜红色,这种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叫做动脉血。

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后,使血液呈暗红色,这种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叫做静脉血。

4)功能: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课堂讨论:某同学经常出现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医生检查的结果是血色素太低,被诊断为贫血,这是怎么回事?

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一定,即血色素(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5克/100毫升)。

如血红蛋白含量过低,或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即为贫血,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当100毫升动脉血中血红蛋白的量低于5克时,嘴唇、牙床等处就会呈现紫色,应该找医生诊断和**,还要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3.白细胞:

1)数量:数量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只有5 000~10 000个。通常每日清晨时数目最少,午后即渐增多,此为正常的生理变动。

2)形态:白细胞有多种,通常呈圆球形,有细胞核,一般都比红细胞大,重量较红细胞轻,所以沉淀后,积于红细胞之上。

3)功能:白细胞有数种不同的类型,有些种类可吞噬病菌,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即“发炎”。

当病菌消灭后,炎症也就消失,可见有些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课堂讨论: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分布在血液中,而身体的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如何到达感染处,吞噬病菌?

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吞噬病菌。

人体受病菌感染时,血中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感染处也聚集大量的白细胞,所以,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化验的重要项目。

4.血小板:

1)数量: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量为10万个~30万个。

2)形态:呈不规则状,远比红细胞小,也无细胞核。

直径2~3微米。

3)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向同学介绍实验“观察凝固的血”,观察试管内出现了什么现象?

讨论:试管中血块周围出现的液体叫什么?**划破后流出的血液,为什么会凝固?

实验中,观察到了凝固的血-血块,以及血块周围出现的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叫血清。当血管受伤而流血时,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并经伤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释出一种物质,发生一连串的化学反应,最后产生不溶性的蛋白质纤维。这种蛋白质纤维,将血细胞缠绕成一团血块。

血液凝固后,在血块之外,所遗留的澄清的液体,即是血清。所以,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人体内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可由红骨髓内的细胞演变而来;也可由脾脏和淋巴结负责制造。

血细胞也有一定的寿命,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白细胞寿命不等,约13天,血小板的平均寿命是7天。由于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寿命短,所以在血库中贮存的血液基本上只有红细胞。在4℃,加一定的保护剂的条件下,也只能保存6~7周。

而需要补充白细胞和血小板时,则要给病人输新鲜的血。

另外,血液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如果造血系统出现了恶性增生性病变,即白血病,会出现白细胞异常增生并侵润全身各组织,血液中有幼稚白细胞出现,病症除了血细胞形态和计数异常以外,还出现贫血、出血、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虽然应用抗肿瘤药物、放射**等能够**,但最根本的方法是给病人换正常人的骨髓。

骨髓捐献对白血病患者来说意味着重新获得第二次生命。据统计,白血病的发病率在我国约十万分之三,每年约有30 000人患此病,而且青壮年的发病率非常高。如果这些患者都能植入相合的骨髓,可以挽救生命。

我国的骨髓捐献与临床需要差距大,因为并不是任何一个患者只要有与他血型相同的骨髓就得救了。白细胞血型非常复杂,实际上约10 000例骨髓中才有一例与患者的白细胞血型相合,所以捐献者越多,骨髓库的容量大,数据多,查出合适的捐献者的几率就大,患者**的几率就高。

但是,自愿捐献骨髓的人却很少,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对骨髓的认识不够,担心身体健康受损。实际上,一个人身上的骨髓有3千克左右,在骨髓中干细胞容量只有5克就够了,所以,一个人捐献骨髓后,只要很好的休息和营养,很快就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案

血液 教案。教学目标 1 能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2 能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3 能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 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固等相关知识。4 能描述血型与输血的关系。5 认同无偿献血和骨髓捐献的意义,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培养高尚情操。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教学重点 1 血液的...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血液》教案

第1节血液。教学目标 1 能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2 能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3 能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 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固等相关知识。4 能描述血型与输血的关系。5 认同无偿献血和骨髓捐献的意义,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培养高尚情操。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教学重点 1 血液的...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案北师大版 3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理解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 理解输血和血型的知识。3 识记人体内的血量。2.过程与方法 1 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2 初步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血常规化验数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成年以后无偿献血的情感。二 教学重点 1 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