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听潮》教学教案设计

发布 2023-02-26 11:14:28 阅读 5795

教学要点: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法描写景物的写法。

2.体会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3.理解作者歌颂大海的思想感情。

4.以作者对“海潮音”的审美情趣感染学生。

5.领会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海潮的艺术效果。

6.进行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设想。1.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作者对潮声的描绘特别突出,作者的心潮也随着海潮起伏,教学时就要抓住描写潮声的不同和海面的变化领会作者的审美情趣。

2.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朗读训练与教材分析结合进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有不少歌颂大海的文章,有的赞颂它浩瀚无垠,包容万千;有的赞颂它巨浪滔天,无坚不摧;有的赞颂它深透奥秘,令人`遐思神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也是讴歌大海的文章《听潮》(板书)。潮,即海潮,是海水受到日月的引力定时涨落的现象。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潮涨潮落的海,让人感受到大海的伟大力量和它的雄壮美。

二、整体把握。

1、先审题,为什么用听潮,不用观潮?

用声音塑造形象,因为是在晚上。

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听的内容?(第4段算不算听潮的内容?为什么?这是平常涨潮的情况)

3、默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时间段,迅速找出标志语,将听潮过程切分画面。

第2课时。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听潮》这篇课文进行了初步感知,先来进行检测:

一)字词。二)将听潮过程切分为哪三幅画面?

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分析作者听潮的过程、听潮的心情。

二、深入研讨。

一)师范读潮来前一部分,考虑:

1、此时海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静寂)

2、作者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静寂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3、除了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之外,还从多角度描绘了海的声音,看第8自然段,有视觉、声音、触觉、视觉角度。

4、找同学把这部分读一遍,这部分给你什么感受?(柔美)

二)分析第二部分。

1、潮来前的大海是如此的平静、温柔,潮来时的大海又是怎样的?把6---19节还可画分为两部分,分别用文中的词来概括特点。(兴奋、疯狂)通过哪些具体的景物表现大海的变化?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海醒之后有哪些动作?(掀、喘、转侧、打、伸、抹、踢、推、咬)拟人。

3、除了用各种景物表现大海的变化外,还描绘了大海的音响,找出这些词。

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排比)

4、谁能把潮来时的这种兴奋、疯狂读的维妙维肖?找一个同学读13---19段。

5、大家齐读一遍。

三)自读潮退的部分,概括特点,说说给你什么感受?

二、研讨写作目的。

1、作者溺爱海不仅表现在对海潮的描绘上,还表现在听潮的心情上,快速找出表现听潮心情的词,这个词反复出现了三次,为什么欣幸?(位置好,潮并不是总有,而作者又溺爱海,又赶上海潮)。

2、这是作者爱海的表现,那作者溺爱海的原因是什么?(自然魅力,更主要的与作者的人生态度有关)

3、作者想表达什么?(生说、师介绍背景)

人生就像大海,既有安逸的时候,也会有波折的时候,但无论是安逸还是波折都要一样的面对。

总的说来,作者对完整的、独特的大海形象的描绘,既抒发了自己欣赏大海的雄壮美的情怀,歌颂了大海的伟大力量,又表现了在人生道路上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四、诵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听潮》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

听潮 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潮 这篇抒情散文,以 我 和 妻子 观赏大海的落潮 涨潮 高潮为线索 详细描绘了这三种状态的大海 以欣喜之情为基调,以 听 字统领全文,贯穿始终。落潮写静,涨潮写动 静时柔情脉脉,动时雄健奔放,刚柔相济,相得益彰。作者对大海的深情,融注在各种景物中,以物我交融来抒发赞...

松鼠》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 松鼠 布丰 教学目标 1 了解松鼠的有关知识。2 感受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作用,学习形象 生动。地对事物进行说明。学习重点 目标2 学习方法 讲解 交流讨论。课时计划 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 阅读序幕。松鼠是我们人类特别喜欢的小动物之一,可以说是自然界馈赠给我们的小宠物。但我们一般人对松鼠的特点和...

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听潮

阅读 听潮 完成文后问题。10分 1 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2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