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 物态变化。
考点知识梳理。
一)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生活中温度的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注意: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判断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练习:学校操场上的地砖,在太阳下晒比在树荫下的温度更高。
2.温度计。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是标度方法: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3)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认清分度值和量程,被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出其量程;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一定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注意:温度计的量程是指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温度计的分度值反映了温度计的准确程度,分度值越小的温度计,所测得的数据越精确。
观察温度计时,必须看清0℃刻度的位置,液柱的液面在0℃刻度的下方时,显示的温度为负值,即低于0℃的为“零下温度”。
4)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注意:在对体温计进行消毒时,要用酒精轻轻擦拭,包括用热水煮沸。
二)熔化和凝固。
1、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自然界物质的存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练习:通常水有几种状态存在?影响它的不同状态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水通常以液态形式存在,当温度降低时,水能结冰,变成固态,当温度升高时,水又可以变成水蒸气,以气态形式存在。可见水能以三种状态存在:
固态、液态和气态。能影响水不同存在状态的因素是温度的高低。
2、熔化。1)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特点: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3)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4)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断上升。
5)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注意:晶体吸热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是它的熔点,晶体的温度要升高到熔点时才开始熔化。非晶体的熔化温度是变化的,非晶体没有熔点。
3、凝固。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凝固时需要放出热量。
3)晶体凝固的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凝固点,二是能够继续放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4)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是相同的。
5)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练习:我们常见卖鱼的人在鱼周围放上一些冰,这是为什么?
答案: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吸热,带走鱼身上的热,使鱼和鱼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防止鱼因高温而变质,起到保鲜的作用。
练习: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橘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橘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橘子却没有被冻伤,这是为什么?
答案:利用水结冰来防止橘子被冻伤,是利用了水凝固时放出热量。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样橘子的温度不至于降到太低,把橘子冻伤。
注意:判断晶体、非晶体的方法是:(1)从有无熔点(或凝固点)来判断,晶体有熔点(或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或凝固点)。
(2)从熔化过程中的现象来判断,晶体熔化过程:固态→固液混合态→液态;非晶体熔化过程:固态→软→稀→液态。
(3)从熔化(或凝固)图象来判断,关键是观察图象中是否存在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有则为晶体,没有则为非晶体。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5)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注意:(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2)沸腾在一定的温度(沸点)下才发生,同时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化。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过程中物质要放出热量。
2)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
注意:常见的液化现象: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如草、石块、树叶等发生液化形成露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空气中的尘埃发生的液化现象;烧开水时冒“白气”,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棒周围冒的“白气”,这些“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练习:清晨,花草、树叶上常挂有露珠,这些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它们又会慢慢消失,这是露珠发生了汽化的缘故。(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练习:端午节,小明和小丽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明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
小丽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你的理由是什么?
分析:液体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无论是用小火还是大火,锅内的水的温度是一样的,将粽子煮熟的时间也差不多,但小火可以节省燃料,且不会使水剧烈汽化而干锅。
答案:小丽的想法更合理只要能维持水沸腾,不论用大火还是小火,水的温度都不会改变;火太大,既浪费能源,又会使水因剧烈汽化而容易干锅。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特点: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2、凝华。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升华时要放出热量。
3、常见的升华现象:碘加热升华、干冰升华用于人工降雨、寒冷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樟脑球变小、灯丝变细等。
4、常见的凝华现象:雪和霜的形成、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冬天窗户内侧形成的“冰花”、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冷冻食品上白色“粉末”的形成等。
练习: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成气态;钨蒸气遇冷,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使灯泡变黑。
2019七年级下科学物态变化专题
例1 冻豆腐里面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豆腐自身膨胀而成。c.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形成d.豆腐里面的水受冻结冰再熔化成水而成。例2 下列各种对天气现象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露是水气液化而形成的b.霜是水凝固而形成的。c.雾是冰升华而形成的d.雪是水气凝华而形成的。例3 下列事...
七年级上物态变化练习
1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晶体的是 a 铅 石膏 b 玻璃 明矾 c 松香 水晶 d 橡胶 塑料。2 如右图所示,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b 甲丙是非晶体,乙是晶体。c 乙是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d 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3 物质的温度达到熔点时 a 一定熔化成液态...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 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2 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中考资源网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3 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试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