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期中复习

发布 2023-02-23 16:25:28 阅读 9166

一。 楚人**。

楚人居(家,家境)贫,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妻始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译文: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子》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种树叶,来摘取它。这种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种树叶。

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

“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楚人内心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

于是差役把他**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了事件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加点字解释:①选自《笑林》。邯郸淳,姓邯郸,名淳,三国时人,做过给事中的官。楚人,楚国人。楚国,现在的湖北省及其周围一带。

②【居贫】生活贫困。

③【《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与别人一起编撰的,又称《淮南鸿烈》。

④【伺】等待,侦候。

⑤【自鄣叶】遮蔽自己的树叶。鄣,同“障”,遮蔽。

⑥【可以】:可以用来。【**】隐藏形体,别人看不见。

⑦【障】:遮蔽。

⑧【不】同“否”。

⑨【恒】经常,常常。

⑩【经日】经过一整天(表示时间很长)。

⑾【绐(dài)】哄骗。

【赍(jī)】携带。

【对面取人物】当面拿人家的东西。

【吏】指县里的公差。

【诣(yì)】到……去。

【县】指县衙门。

【分别】:分辨。

【然】……的样子。

【可以】可以用来。

【遂】于是,就。

多音··通假字注:

①不:同“否”

②给:读dài,哄骗

③嘿:同“默”

鄣:同“障”

启示:做事不能自欺欺人,不劳而获、贪婪,轻信妄说。

意义: 讽刺了:利欲熏心,想不劳而获,自欺欺人、轻信妄说的蠢人。

引申成语:楚人**中楚人是十分愚蠢的人,贪婪的人,用成语概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练习:1.默然大喜表现了楚人怎样的心态?

答:表现了楚人以为从此做坏事可以掩尽天下人的耳目的心态。

2. 解释下列词语。

1)伺蝉:等待蝉。

2)仰取:仰头摘取。

3)经日:经过一整天(表示时间很长)

4)诣县:到县衙门去。

3.用自己的话说说“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这句话的意思。

螳螂捕蝉时藉以隐蔽的那片树叶——把它摘下来。

4.楚人为什么会闹出笑话并且闯祸?

因为楚人以为用树叶把自己隐藏起来,别人看不见,自己就可以去拿别人的东西了。

二。 鲁人执竿。

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③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④不可入。计⑤无所出。俄⑥有老父⑦至,曰:“吾非圣人,但⑧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⑨依⑩而截之。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进入城门的人,开始竖立起来拿着它,不可以进入;横过来拿着它,也不可以进入。没有计谋可以出了。

一会儿,有一个老人来了,说:“我不是圣人,只是经历过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鲁国人就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截断了。

加点字解释:①鲁:古代国名,在今山东曲阜一带。

②执:握,持。

③初:开始。

④亦:也。

⑤计:计谋,策略。

⑥俄:一会儿,不久。

⑦老父(读fǔ,是通假字,应为“斧”):古代称老年男子。

⑧但:不过。

⑨遂:于是,就。

⑩依:根据,按照。

见:见识,见解。

以锯中截而入:用锯子从中间锯断拿进去。

入:进入,与“出”相对。

寓意:自作聪明的人常是愚蠢的。

从中讽刺了 :那些自以为是而没有实际本领的人和那些缺乏主见,不会变通,只会盲目听信他人的话的人。

启发: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维要活跃,不要片面与固执。

总结:本文中拿长竿的人固然可笑,但更可笑的是那位自以为“见事多”而替别人出馊主意的老者,他自作聪明,以为自己“见识多”实际是暴露了自己的愚蠢,所以,做人不能像文中的两个人,盲目、自作聪明、简单的去看一个问题。

练习:1.《鲁人执竿》 老父在劝执长竿者“以锯中截而入”时,为什么要说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答:这句的字面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圣人,但经过见过的事情多了。

潜在含义是自己比拿着长竹竿的人聪明多了。

三。 螳螂搏轮。

齐庄公出猎①,有一虫举②足将搏③其轮。问其御④曰:"此何虫也?

"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⑤,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此为人必为⑥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

译文:齐庄公外出打猎,看见一只虫子举起脚来要和车轮搏斗。他问车夫:

“这是什么虫子呀?”车夫回答说:“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螳螂。

这虫光知道前进而不知道后退,不自量力而轻视敌人。”庄公感叹:“这虫假如是人,必定是天下最勇敢善战的人了!

”(齐庄公)叫车夫掉转车头避开它。

加点字解释:①猎:打猎,捕捉野兽。

②举:举起,抬起。

③搏:击。

④御:驾车的人。

⑤却:退。

为:是。道理:

螳螂挡车是可笑的。我们笑它的不自量力。齐公庄退车让螳螂也是可笑的。

我们笑他的矫情无当。但是,不自量力未必就不能成功,就像可笑并非就非得可悲一样。特别是在我们有力而无精神的时候,在无需费力只要意念就能够取胜成功的空挡――这种机遇我们并不陌生――螳螂的不自量力(抑或就可认作是自信呢!

)以及不计后果只进而不知退的勇猛,便尤其的重要和可贵了。否则,齐庄公避螳螂而行,在后人眼里,就不仅仅是矫情,而是愚蠢了。

七年级下语文期中复习

默写检测。1木兰当户织。2惟闻女叹息。3卷卷有爷名。4从此替爷征。5.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6.万里赴戎机。7寒光照铁衣。8赏赐百千强。9.阿姊闻妹来。10.小弟闻姊来。11着我旧时裳。12.当窗理云鬓。13.雄兔脚扑朔双兔傍地走。14弹琴复长啸。竹里馆 王维 15.深林人不知竹里...

七年级 下 期中复习

x x 教育学校 2014 年春季。3l个性化一对一名师培优精讲。第讲。学科 数学年级 七年级姓名 xxx 老师 xxx 时间 2014 教学标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 实数复习。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相交线与平行线。一 相交线 垂线。1.相交线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只有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叫做公共...

数学七年级 下 期中复习

x2 y2空格的地方被钢笔水弄污了,那么空格中的一项是 a 7xyb 7xyc xyd xy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角的补角必是钝角 b 两个锐角一定互为余角 c 直角没有补角d 如果 mon 180,那么m o n三点在一条直线上。5 已知 x 1,y 则 x20 3 x3y2的值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