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要点

发布 2023-02-21 23:26:28 阅读 3088

设计:佛山市南海区华光中学邓绍志。

一、生字注音。

骸骨峰峦一霎间弥漫匀称崩塌喑哑

静谧扰乱狩猎喧嚣窸窣海域

倏忽丝丝缕缕

二、辨字组词。

稠幕募测测( )

绸慕暮侧恻( )

三、根据拼音写汉字。

cōng 茏 cuàn 夺惊慌失cuò 毫不yóu 豫更胜一chóu

轻yíng 征zhào

四、积累成语。

1.变化无常:事物在形态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没有规律。

2.弱肉强食:弱者被强者吃掉。

3.惊慌失措:形容因害怕慌张而没有了办法。

4.津津有味:很有味道或很有兴趣。

5.毫不犹豫:做事果断。

6.昂首挺立:形容很有精神,很有气魄的样子。

7.遥遥在望:远远地可以看到。

五、说明文内容概括训练。

①2024年,随着对“百毒不侵”的超级病菌的诸多报道,疾病将终结人类的流言开始散播开来。

②超级病茵其实并不是一种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超级病茵的名单将越来越长。

③2024年,研究者发现携有一种特殊基因的数种细菌具有超级耐药性。这种基因能够在大多数细菌的dna线粒体内存活,从而使细菌产生广泛的耐药性。因这种细菌最初是在前往印度新德里进行医疗旅行的整容者和外科手术者身上发现的,又被西方**称为新德里细菌。

④抗生素出现之后,人类的平均寿命几乎提升了一倍。但是很快,人们开始滥用抗生素,病菌则通过基因突变的方式有了耐药性,以延续自己物种的生存。而服用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后果,就是会让一些病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直到最后有一种病菌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超级病菌就诞生了。

而所谓超级病菌,它的耐药性强,但致病性却一般。发现ndm-1基因的加的夫大学托尔曼博士曾对**表示,以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例,我们所有人的体内都有大肠杆菌,有近半数的人携带肺炎克雷伯氏菌,但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这并不会产生什么问题,即使这些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携带了ndm-1基因的超级病菌。

节选自《读者》2024年第2期,有改动)

1.通读全文,概括出超级病菌有哪些特点。(4分)

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

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

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踏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踏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启动与之相连的发电机。

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

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2.选文依次介绍了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哪些形式?(3分)

利用自然温差能源可以实现房屋的无能耗调温。它与普通空调设施投资相当,但运转时只需要消耗一些通风用电。耗电功率可以降到一般空调的三十分之一以下,大大节约了能源。

据我国有关专家测算,如果全国70%的采暖、降温消耗改用自然温差能源,每年至少可以节省1亿吨标准煤。

自然温差能源能够有效地解决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的散热问题。电脑主机箱中有一电风扇,开机时转动,可以帮助其中的电子元件散热。如果充分利用自然冷能,制成高效散热板,就可以拆掉这台电扇,从而提高电脑的使用寿命。

在沙漠中修建无能耗大型冷凝器,白天利用太阳的辐射热及高温使苦水、咸水蒸发,将水蒸气引入冷凝器中,就能得到蒸馏水。夜间气温降低后,储存高温的热管开始工作,将冷凝器周围的热量传出,散往大气。于是冷凝器又重新具备了冷凝水蒸气的能力。

如此周而复始,连续不断,就可以实现苦水、咸水淡化。

3.温差发电有哪些好处?

六、说明顺序训练。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米,两端宽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鹜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本文运用什么样的逻辑顺序?(2分。

挪威博多城附近沿海,平静的海面上,每日四次准时出现一股神秘的巨大的漩涡——萨特漩涡:先有海水奇涌的巨响,数里之外即可听见;接着,海水翻卷打转,千百个小漩涡渐次形成,越来越大,越转越快……最后形成一个直径10多米,深陷亦达10米以上的黝黑的大漩涡。当海水在回漩时,发出一阵阵凄厉的呼啸声。

萨特漩涡的出现与潮汐(这里指海潮)及这里的特殊地形有关。挪威沿海因深受第四纪冰川作用,素以曲折深邃的峡江峡湾闻名于世。萨特漩涡即位于一个长约1-8千米深约90米的峡湾中。

最狭窄处宽仅137米,主水道南北还有许多分支水道,大潮期间,海流时速超过i8千米;每次涨落潮时,流过峡湾的海水超过7500万立方米。巨量的海水流出流进峡湾中深邃秩窄的水道,急如瀑布,形成几道强有力的海流,互相冲撞搏击,就出现了萨特大漩涡。因为潮汐每日两涨两落,萨特漩涡也按时出现四次。

造成漩涡的水势随月相(指人们所看到的月亮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主要的月相有四个,即朔,上弦、望、下弦)而变化,朔望(即农历初一,十五)时水流最强,上下弦时最弱。漩涡旋转得最急时,非常危险,大小船只都无法驶过。因此当地在水道两端都设有信号站,白天悬一个红球,夜间亮一盏红灯,表示水道不宜航行,若是两个红球或两盏红灯,则表示船支可完全通过。

2024年,瑞典一艘运载铁矿的船只“英雄”号,不顾水道前头信号站的警告,试图强行驶过大漩涡,结果被甩向岸边撞得粉身碎骨。

2.两段文字用了什么逻辑顺序?(2分)

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被称为六大营养素(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糖和水)之首。人不可一日无水。一个人不吃饭,生命可维持一周以上,但如果滴水不进,两三天就难活命。

普通的人,体内三分之二都是水,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体内含水量达40公斤。而喇剐出生的婴儿,整个身体的含水量占五分之四。而且人体的每个地方都离不开水,**失水会引起干裂,内脏失水,会引起头昏乏力,体温升高,甚至危及生命。

水可以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人体内的消化系统(包括排泄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头发甚至指甲等,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水分,而这些失掉的水分必须及时给予补偿,主要通过瓜果、蔬菜、饮料等进行补充,因为瓜果蔬菜的含水量一般在98%以上。另外,水还可以调节体温,无论是热天或冷天,人的体温都保持在37℃左右,这就是水的功劳。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生活告诉自己 我能行 p77 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自尊自信 自立自强。一 做自尊自信的人 七年级上 生活告诉自己 我能行 p77 一 做人要自尊。1 自尊的含义 表现 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它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 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2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至第七单元复习要点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rbc wbc hb plt分别是红细胞 白细胞 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血浆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辅导书p111 112课本p60 62 血脉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课本66辅导书113 114 心脏。辅导书115 119 血型 可记可不记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液的...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本次课知识点传授 第一版块。单元导读 本单元可以让我们领略每一个季节色彩斑斓 千姿百态 美不胜收的景色。四季万物皆有情致,本单元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 古诗作者都将带着善于发现美的目光投向四季风物,字里行间透露的是与自然万物的情感。教学要求 1 欣赏散文优美 精辟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 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