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案例。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案例。
—交流的课堂,灵动的课堂。
大庆第十三中学李曼丽。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案例。
—交流的课堂,灵动的课堂。
大庆第十三中学李曼丽。
一、背景描述。
2024年12月1日学校一年一度开展的“发展杯”课堂教学大赛拉开了帷幕,我作为初中地理学科的代表教师,参加了课堂展示。地点:大庆第十三中学多功能厅,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这是一节利用多**课件进行教学的新授课。我校属于市区一所普通中学,但学校的教学设备齐全,教学条件比较优越,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城区,学生获取资料信息的途径也较为广泛。
从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七年级的学生已学习过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的气候等知识,而且在“陆地与海洋”这章中对世界地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习本课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此外,初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发言的主动性、积极性较高,易于形成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但初中学生对于如何从**、文字资料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及分析、归纳问题能力较薄弱,需要恰当地启发及引导。
近几年,由“被动接受教育”的模式向“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模式转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依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这就更要求把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自主、合作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材分析与处理】
聚落知识是新教材的新增内容,内容属于文化的范畴,是继学习了“人口和人种”、“语言和宗教”之后,精心选编的一篇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本课内容按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旨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节课主要阐释“人”在自然中的存在状态和变化,以及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导出人类应该有的对应措施和观念。
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关系。因此,本课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胜过对知识点的掌握,地理能力的训练是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常态而存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什么是聚落,能够运用**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成与分布的影响,聚落的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保护传统聚落的意识,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变成自觉行动。
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进入主题。
2、角色扮演,**质疑。
3、点拨导思,合作释疑。4、拓展导创,评价提升。二、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描述】片段(一):创设情境——从谈话法引入课题。
师:每个人都有梦想,我的梦想是能够生活在云南的西双版纳,你们的梦想长大后想在地球的哪个地方生活呢?
学生展开思绪,大胆回答。
生:我想去欧洲,那里生活条件好。
生:我想去内蒙古大草原,那里一片绿色,景色美。生:我想去桂林,那里有山有水,环境好。
师:很好,同学们想得非常的远,老师相信你们今后一定能实现梦想。课件展示:热带雨林、沙漠、黄土高原、平原、极地地区的自然景观。
师:大自然是绚丽多姿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自己的居住地──聚落。在今天的40分钟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了解“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评析]“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情境导入时,通过谈话法,打造出一个富有悬念和启发性的“开场白”,把学生的思路引入到教师的思路上来,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片段(二):**质疑——通过角色扮演,**聚落形成的影响因素。
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感受做一次聚落建设的开拓者。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寻找理想的家园。
师:假设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族的首领,带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你会选择**?请说明理由。
课件进**境设置,展示出甲、乙、丙三地的自然环境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组长扮演首领,带领组员到前面展示研究成果。生1:(首领)这里地形开阔,还有河水流经。我们就在这定居吧。
生:首领英明,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我们太幸福了。
生2:(首领)我们就在这青山环抱的山谷中安营扎寨吧。生:真是世外桃源呀。只是缺少绿水。生3:(首领)我们上山,到有挑战的地方去。
生:这里太高了,我们怕冷,没法种地呀,吃什么?师:大家说哪组表演得最好?
生:互相评价。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是形象逼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开拓史的画面。在比较中发现,自然环境的优劣对聚落的形成与分布有很大影响。让历史证实古代人们的选择。
课件展示“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图”。
师: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地区有什么共同点?刚才哪组的首领是与古人的选择一致的呢?
评析]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很快把自己融入其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角色。学生思维灵活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对问题的理解也深入了。课堂是放飞孩子想象的地方,给他们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给他们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他们就会让想象尽致发挥,课堂效果一定会让你瞠目。
片段(三):点拨导思,合作释疑——小组**,合作分工完成任务,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聚落特点,**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师: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导致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等有所不同,往往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下面让我们一起到世界各地去参观那儿的传统聚落,顺便探访一下他们的生活。
**的过程:①绘制所要描述的聚落的素描图。
生:经过组内的**,确定目标,拿起画笔,设计房屋。
师:让我们的思绪插上翅膀,带着我们奔向向往的地方,时间大约四分钟。教师参与组内的交流。
进行展示的阶段:(略)②小组代表到前面,指黑板上的世界图或中国图中确定该聚落的所在地区。③说明该聚落的特点与其环境的关系。
④谈探访的感受。师:**的结果真不错,通过合作,大家发现影响传统民居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评析]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使学生在课堂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要树立从“学”出发,为“学”服务的观念,自始至终站在引导学生自行**的角度,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敢于放手让他们去观察、讨论和探索,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创设能让他们充分发挥的氛围和时空,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三、教学效果。
这节课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分析能力。据学生反映,他们很喜欢这种风格的。
课,让人感到特轻松,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了别人有的而自己没有的想法。最好的是他们有机会在其他人面前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成果!在学生的**过程中,我赋予了他们充足的时间,学生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但在分组和自由研究中会出现课堂调控不力的局面,针对这一现象我应想办法使教学更紧凑,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感觉科学学习的快乐,都有事可做。
四、案例评析。
我们多数同行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讲台上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的思维,3
自我感觉逻辑严密、丝丝入扣,得出结论也顺理成章,学生应该理解了。学生也认可老师讲得好。或许听课的学生的确理解了,但总有一部分学生对老师“讲得好”毫无兴趣,坐在教室里即是没搞其它的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
这是为什么?我们通常的答案是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的确,这应该是一个原因,但实践证明:
这个原因并不充分。我们有时会发现,有的学生虽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但他们并不是对地理老师讲的所有的东西都不感兴趣。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产生吸引力,让学生乐学,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深入挖掘,努力的方向。
一)在“对话”中展开主体间的“互动”,注重师生的交流。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的氛围。
在对话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注意引导。尤其要选准切入点。这是成功教学的前提,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
这节课,从情境导入到小组合作**,我始终留心并有意捕捉对话的契机,营造“对话”互动的高潮,使课堂洋溢着浓郁的“对话”氛围。
二)充分展示地理知识的趣味性,为兴趣的形成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1、密切联系生活,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是终身受益的。地理知识的趣味性首先包含在它的实用性中。
从人们的认识心理看,实用的东西,最能引起人们的求知欲望,形成持久的兴趣。因此地理知识本身的实用性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善于发掘日常生活中同地理知识的联系,就会取得显著成效。而本课内容主要阐释“人”在自然中的存在状态和变化,以及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关系。
通过**活动的设置,学生能够自然地关注到生活。这样,同学们就能真正体会到地理就是身边的科学,学习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学习兴趣就能继续保持。
2、将角色扮演、绘图等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地理是愉快的。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奇、好玩、好动。教学中应因势利导,寓教于乐,以玩带学,乐中促思。这种活动的渗透,不仅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能使兴趣得到进一步强化。
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后,拿起画笔,设计不同的建筑风格的房屋,很有意义,不仅培养了学生大胆设想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欲,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综合能力。
地理七年级上册“聚落”教学案例
地理七年级上册 人类的居住地 聚落 教学案例。一 背景描述。从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七年级的学生已学习过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的气候等知识,而且在 陆地与海洋 这章中对世界地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习本课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此外,初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发言的...
七年级地理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 聚落教案3 知识目标 1 知道什么叫聚落,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2 知道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 如何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有文化特色的传统的聚落建筑。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和分辨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从 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 ...
七年级地理教学案例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案例 认识地球面貌 巧识经线 纬线 一 案例背景 七年级地理新教材容基础性 实践性 趣味性 统一性于一体。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应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掌握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二 案例主题 七年级地理新教材中经线和纬线是地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