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材说课。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说课内容有五部分:教材特点、教材体现的先进的理念、教材重点与难点、教法学法、课件示例。
一、说教材特点。
1、编排体例特点:先了解地理,后学习地理;先综合地理,后分区地理。
第一章为《让我们走进地理》,从第二章开始学习具体的地理知识。
七年级上为综合地理,七下为分区地理。
总的编排顺序基本遵循先大区域后小区域,如七年级下依次为大洲、地区、国家。具体到每章节也有类似的特点。
这种编排体例高屋建瓴,有利于师生从总体上把握全册教材。
2、重点突出安排,难点分散安排。
举两个例子:
1)、“气候”是整套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七上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集中突出安排。同时在七下的每一章节都有很大的比例,这样也分散了七上第四章中的很多难点。如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在七上第四章专门讲授外,还在七下第一章第一节的欧洲气候部分,七下第一章第三节美洲气候部分把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关的难点分散。
2)、地球和地图知识分散安排,既分散难点也利于学生掌握。
3、**并茂,利于教学。
二、教材体现的先进的理念。
这部分内容不细说。
三、教材重点与难点。
七上---第二章:比例尺,经纬网,等高线。第四章:气温降水的分布,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分布。
七下---非洲,两极地区,美国,澳大利亚。
特别地,地图的熟悉、理解、应用更是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四、教法学法。
1)、师生平等是实现教学互动的关键。
2)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方式。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因此研究性学习作为学生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就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在学习经纬网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式:
①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一艘海上遇难船只如何向别人报告自己所在位置?并在一个球体表面上标出假想遇难船只的位置。②理解“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际上就是“如何在地球表面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问题。
③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提出确定某一学生在教室里的座位或者在电影院里找座位的方法。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确定“座位”的方法概括为利用“行”和“列”定点的方法。⑤“问题”的迁移——把已找到的方法运用到“问题”解决的实际情景中。
学生会联想到可在空白球面上通过“遇难船只”这一点画两条十字交叉的线。但怎样向别人描述这两条线的交点是一个新问题。教师由此引出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的知识。
学生观察地球仪并阅读课本,理解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等概念。⑥“问题”的解决——遇难船只报告它所处经纬度,让别人知道其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这样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既体验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又掌握了学习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3) 、以学论教,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
4)、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切适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特别重视教材地图与配套地图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尤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系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将地图中蕴含的、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地理信息挖掘出来,从而在使用地图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重视导学案资源的理解与应用;注重网上如湘教版**、农村中小学教育网等资源的**和整合。
5)、对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准确把握,本土转化。
如讲授南北半球气温的季节差异时,可以以安陆市为基准来确定北半球气温的季节变化,与安陆市变化规律相同的为北半球,相反的为南半球。又如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以安陆市的位置与气候特点来理解**带季风气候的分布位置与气候特点。这种本土转化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易学易懂。
五、课件示例。
以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的第一课时为例。我只重点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过程,课外拓展等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主要讲了气温与生活的关系、气温的测定、世界气温的分布三个内容。本节教材,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更是理解第。
三、四节气候的基础。同时对以后地理学习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出示一组景观**(选取有代表性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观**),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由于气温不同造成的。
) 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2、气温的测量。
这部分主要有学生完成。在学生知道气温的基础知识后,由学生读出课本上气温计上的温度数,计算出日平均气温,小组交流计算的结果并纠正改错。之后,让学生推导出月平均气温怎样计算、年平均气温怎样计算,为随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读图做铺垫。
3、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主要让学生掌握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及隐含在图中的等温线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掌握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很好切入点,教师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过渡:从刚才的分析可见,无论从一天或一年来说,气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同一时间内,世界各地的气温是否相同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世界各地气温的空间变化规律。
第二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图:教材p.61“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 解释清楚图中所画的线的名称及作用:
我们要知道各个地方年平均气温的状况,就需要借助于等温线。什么叫等温线呢?可以提示学生回顾等高线的概念,依此推出。
指导学生掌握简要分析等温线图的方法。
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a.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b.同纬度范围内,各地气温大致相同;
c.不同纬度上的各地气温高低不同。
出示几个简单的读图问题,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
设置的问题有:
a、哪一块大陆最炎热? 哪一块大陆最寒冷?
b、除南极洲以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什么?
c、世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地区有哪些?
d、学校所在地(家乡所在地)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第三步,采用发现法教学,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质疑、**。重点是指导学生描图、析图,试着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a.观察从低纬度向两极等温线的数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b.自左向右描出北半球20℃等温线,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弯曲的位置,你又发现了什么? (海陆交界处弯曲特别明显。)这说明了什么?(总结规律二: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
c.自左向右描出10℃等温线,你又发现了什么? (亚洲陆地上有巨大的弯曲,在10℃等温线穿过的地方,出现了0℃等温线。) 在世界地形图上,你发现该处0℃等温线在**?
(总结规律三: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
第四步,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4、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分小组合作**、学习教材p.62“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p.63“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相应的练习题目要求:
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哪个地方气温高?(悉尼。)7月哪个地方气温高?(北京。)
为什么? (两地分别位于南北两个半球,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1月,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
只需引导学生注意南北半球最冷最热月出现时间不同。其原因只需要说下节再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让学生展示自我,学以致用。
12月22日这一天,你从安陆市出发,沿着经线做图上旅行,到达南极点,谈谈你感受的沿途气温变化情况。
三)、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某地特殊的气候、当今地球上反常的气温变化等资料(如厄尔尼诺现象),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更好地学习气候这部分知识。
总之七年级教材,尤其是七年级上册内容难,学生难学,老师难教,作为老师更应注重对学法的指导。
以上是我对七年级教材的分析,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说课标
七年级下地理说课标。加格达奇区曙光学校王煜。一。课标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 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资源观 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二 编写意图。以学生的...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西亚》说课教学设计
西亚 说课稿。各位评委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西亚 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三节,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一 说教材。一 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是世界地理 认识区域 中 了解地区 部分的内容,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前面 认识大洲 部分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三说
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三说材料。各位领导 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三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 亚洲,主要包括说课程 说教材及说建议三个方面。一 说课标。课程目标。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 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