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题由客观题(选择、连线、)和主观题(材料分析、简答题、读图题)构成,其中客观题占90分,主观题占30分。试题侧重对期中考试以后的知识点的考察,第。
一、二单元知识占24%,第。
三、四单元占76%,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新人教版版教材为命题依据。
本次考试,试题内容灵活,难度适中,“死”的东西少,“活”的东西多,完全脱离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才能考出好成绩,二者缺一不可,基础知识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题,要想答出题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学生的能力。
侧重对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33%),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本次考试中(一)选择题,直接考书中的基础知识点,但是个别题在拐点儿弯之后才能答出知识点,这考核了教学目标之一——知识目标,考核基础知识,这对教学来说有益无弊,须知万丈高楼平地起,首要重视的就是基础。但以往“死读书”就能出成绩的日子一去不返复了,更多的考题需要利用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二者结合进行解答。(二)材料题从当中反映出的问题:
学生不会看题,也不会答题,两个问题答案不全,答题不全面,漏题是主要丢分点。这需要以后多加强平时习题的练习。(四)过程性评价没有统一的尺度,平时遇见的问题也很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本次试题,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舒展个人才情,突出了学以致用,通过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部分学生对于地图的识读能力不强,三国鼎立形式图中学生对于重要的地理方位、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地图知识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阅读分析训练,充分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为后期难度的提高作好准备。
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今后教学打算:
在期末复习中,按学校规定制定了复习计划,但在考试后,仍然发现问题,这说明教学中仍有不足需改进。考试的方向就是今后教学的方向,我决定以后教学中:
继续稳扎稳打,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不会答题,以后加强平时多做练习,训练答题思路。
2024年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参考人数:39最高分:89最低分:39优生率:25.64%及格率:84.6%人均:71.17一、试卷评价。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四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读史明智题、问答题。四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其他题占5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四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一般,及格率84.6%。原因有两点:
一是今年改为闭卷考试,在历史教学中重视了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稍低。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三、关于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校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惠港中学王金艳。
本次历史期末考试由教研室出题,从题目上来看导向还是比较科学的,有些许题目比较难,题目量适中,整个的分值安排比较合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整体效果相比较期中考试来讲学生慢慢形成自己的历史学习方法以及作题方式了。
整张试卷总共有三个大题:第一大题单项选择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学生得分率很高,满分比例占有84%以上;图说历史这个题目学生对于问题的问法相对比较陌生,因此得分不太高,特别是第二十题学生的得分率大概在68%左右;第三大题出题相对较活,这样的题目是很科学的,同学对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水平提出了一定要求,同学对于学生在材料分析上的考查做得比较多,总体上来讲也就是这个题目相对较难的,因此初一的学生这个题目做得不是很理想,失分较多,得分率在51%左右。
这次考试整个七年级的总体情况如下:平均分是61.5分,及格率是58.
33%,优良率为22.31%,,低分率是16.15%,最高分是97分,最低分是13分,所以整个的成绩一般。
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当中还应当提高整个的平均分,另外低分率较高,对于这些后进生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转化。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对课文的重要知识进行梳理以外,还应当多给些材料分析这类形式比较活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与应用能力,做到真正的活学活用。当然这个有赖于老师平常对学生进行的思维训练,因此本次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我们两个历史老师就有意识的将下个学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尽最大可能做适应地调整,以期达到预期效果。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分。
析。本试题分两大块,(一)是单项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二)是非选择题,21题---24题。
21题简答题,22题材料分析题,23题分析说明题,24题**题。
从试题来看,覆盖面广,难易度适宜,题量较大,一个小时的时间还是挺紧张的。选择题应该是难度不大,有点难度的是22题的第一问: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那些信息?
这种题不是直接是什么,学生对“信息”有些陌生,再一个难度大的是23题的(5)小题“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本题是要结合当今的实际来答的,学生遇到这样的题有的就会束手无策了。其他的都不是很难的。
二、对试卷的分析。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选择题全对的不是很多,尤其是第(7)小题,秦汉时期的阶级特征,学生在复习训练时做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级特征”,因而有些学生就把他们混为一谈了。还有第(9)小题,水排的发明者是东汉的杜诗还是西汉的杜诗,一部分没有好好识记的学生就搞混了。简单的问题造成了失分。
还有第(15)题,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是什么,有的学生答成了汉武帝的大一统,这些问。
题的出现都是平时不好好识记造成的。非选择题部分,第(21)题的(1)题,看图填表,所给**是三个人物头像,都是出自课本的,图一是蔡伦,图二是贾思勰,图三是祖冲之,由于平时复习时对这些**没有充分的识记,所以很简单的问题就是答不上来,不认识这个人物是谁,就连带的不能回答后面的人物的成就或者著作的问题了,所以这样的失分就较大了,一失就是两分。21题的(20)题第三个填空失分较大,要填的是“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事件是———这个问题在课上老师强调的不够,再就是(23)题的(5)小题,“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有的学生不会联系当地的经济实际,所以答题不全或者答非所问,灵活性的题本来是最容易得分的,可是有些学生感觉不好下手就一字不写了,所以就不可能得分了。还有最后一个小题,“孔子的哪些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也是结合实际的一道题,这道题是联系过的,就这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不能回答上来。
再就是有一部分学困生前面的选择题胡乱选择,后面的非选择题一片空白,只字未写。三、从学生答题发现的问题。
1、平时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老师讲过话记不住,讲过的原题造成失分。2、一部分同学审题不清,选择题失分较大,不会审题是一个大问题。3、对于课本中的**没有足够的重视,对于看图题很多学生无从下手。
4、历史题讲究钉是钉铆是铆,在识记方面很多学生下功夫不够,本来很容易的题目,就是因为没有记住而无法下手。
5、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的学生当中,交空白卷的就有好几个,随便答几道选择题,其余的非选择题一字不写。四、今后的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尽量让学生当堂问题当堂解决,精讲多练,空出时间让学生识记背诵,教给学生快速识记的方法,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记住尽量多的内容。
2、多做练习题,在训练中学会答题,学会审题,教给学生答题技巧。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练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会有收获的。
3、运用好导学案,以学生为主体,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我要学”,而并非“要我学”。
4、尽量做到节节过关,单元过关,不留下遗留问题。5、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喜欢。
七年级试卷分析历史
李家营中学2011 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一 整体分析。本试卷题型分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试题难易程度适中,难度较高的题目补得多,注重了对学生基础致使的考查,既照顾到优秀学生,又顾及了学困生,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能灵活公正的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可以说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11年1月七年级期末统考试卷在题型上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选择题25题共50分,非选择题4大题共50分。从总体来看 本年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注意知识理解上的考察,注意专题的归纳,有很好的区分度。一 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 覆盖全面。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实现了全面覆盖,试卷中有13道选择题共26分涉...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11年1月七年级期末统考试卷在题型上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选择题25题共50分,非选择题4大题共50分。从总体来看 本年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注意知识理解上的考察,注意专题的归纳,有很好的区分度。一 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 覆盖全面。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实现了全面覆盖,试卷中有13道选择题共26分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