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2-15 14:00:28 阅读 9766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临西县尖冢镇实验小学杨军。

知识与能力:认识圆柱展开图,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表面积。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圆柱展开图、总结表面积计算方法并尝试计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了解圆柱表面积与展开图的联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法学法:自主**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口算。3.14×1= 3.14×2= 3.14×3= (一起回答)

3.14×11= 3.14×16= 3.14×25= 3.14×64= (指名回答)

2、侧面积计算公式。

a、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

b、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

c、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

二、**新知动手操作。

一)认识表面积。

1.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圆柱的侧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圆柱体的表面积。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包括什么?

师:现在,老师把这个圆柱体纸盒剪开。看一看圆柱的展开图是什么样的。边说边动手操作,照教材上的样子贴在黑板上。

师:观察这个圆柱体展开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2.师:谁来说一说怎样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教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二)计算表面积。

1.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现在请大家实际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

多**出示圆柱体的示意图。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

2.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1)分步解答。先求侧面积,再求一个底面积,最后求圆柱的表面积。

2)先求两个底面面积,再求侧面积,最后求表面积。

(3)列综合算式:

2×2×3.14×4.5+3.14×2×2×2=81.64(平方厘米)

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教师可以提出:你能列成一个算式吗?鼓励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3. 多**出示练习题:一顶圆柱体厨师帽,高30厘米,帽顶直径20厘米,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

师故意计算三个面的面积,学生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集体订正,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圆柱体表面积的观察力,观察好几个面,然后再正确计算。)

练习:出示压路机、笔筒、柱子让学生观察几个面,正确说出算式。

三、达标反馈。

1、师:大家读一读“练一练”的第1题,自己解答。

学生读题、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指名学生回答。

2、师:请大家看练一练的第2题,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呢?与前面的练习有什么区别?

师:求涂漆部分面积,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木墩的什么?让学生知道木墩的底面不涂油漆。

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什么?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个别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

3、师:下面请看“练一练”的第3题,自己读一读题。

学生读题。师:谁来说一说求剩下铅板的面积,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师:请同学们自己解答。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刘磊

玩转课堂之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设计。教者 刘磊。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二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三 ...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刘磊

教者 刘磊。二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推理能力。3 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 教学重点 理解 掌握圆柱表面积...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一是理性灵活的组织和使用教材。圆柱面面积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 圆柱侧面积,计算表面积,实际计算应用中的表面积,并进一步近似。有三个示例教学材料安排,教学在两个类。教学,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程序,这些东西重组,合理灵活运用教材,完成两个小时的教学任务。使用边区的计算方法作为教学难度的打破 计算表面积作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