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让爷爷奶奶高兴人教新课标

发布 2023-02-08 11:20:28 阅读 5477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调动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体验、感悟,获得真实感受;同时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在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修改和实践中,我才真正地走进了新课程,感悟了新课程。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这一理念,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爷爷奶奶是孩子们身边最亲近的长辈,这本身就是生动的课程资源。

另一方面,其实对于已经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多年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使“尊敬长辈”四个字已经与诸如“团结同学”之类同列“行为规范”的范畴,但往往死板的教条在活泼的学生面前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如何才能在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唤起学生们对亲情的回忆,触及他们的心灵,对于本课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让爷爷奶奶高兴》一课中,课前安排学生回家用调查采访的方式了解家中老人,如老人的生日、年龄、年轻时做过的工作、最自豪的事、现在最大的愿望、平常的娱乐活动、与年轻时相比最大的变化、生活上的特殊需要等等,同时还有学生自己想了解的其他情况并制作“我家老人小档案”,收集老人的**、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和老人的小故事等进行课上交流。课上有多次“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之类的提问。**极具震撼力的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

真实地把爷爷奶奶请进课堂,与学生们坐在一起,参与活动和交流。制作“孝心卡”,课后用切实的行为向老人敬孝。

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走近了既熟悉又陌生的老人,获得老人的第一手资料;还引发了他们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和交流。爷爷奶奶的参与、面对面的交流更让课堂活跃起来,从他们的笑脸和眼泪中我们可以看到文本、学生、老师、老人互动对话,激起了大家情感的共鸣。同悲同喜、真情流露,怎能不让在场所有的人感动?

这样情境式的品德教育才真正地回归了儿童的生活,使儿童在生活化的课堂中自省自悟,达到不见一字、润物无声的效果,更丰富和深化了学生们的生活经验。

的确,我正是在一次次实践、一次次感动中领悟到品德教育不仅要回归儿童的生活,更要回归教者的生活。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在教学中重视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教与学的实质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中达成共识,求得共进。

在《让爷爷奶奶高兴》一课的教学中,我讲述自己奶奶的故事,觉得有这样的奶奶感到非常骄傲;告诉他们我发现奶奶老了的表现是安假牙了、用拐杖了;告诉大家我以后一定要抽时间多回家陪喜欢闲聊的奶奶说说话,为她解解闷……在这些真心的交流中,我发现我与学生们没有了距离,他们把我当成大姐姐、好朋友,当成他们倾诉的对象。当我的故事勾起学生对已去世的奶奶的怀念而落泪时,我抱抱她的肩以示安慰;当学生用哽咽的声音忏悔曾对老人不尊敬时,让我也回忆起曾对奶奶的不敬,仿佛感同身受,眼眶溢满了泪水;当学生们告诉我他们要如何让老人高兴的时候,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感到欣慰……痛苦着他们的痛苦,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才真正让我与学生们融为一体。

所以,作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我们要不断挖掘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共同获得情感体验,真正地成为学生活动中的学习伙伴,又同时起到组织、帮助、鼓励、引导、促进、服务的作用。

这样的真正开放的课堂,你才会感受到受教育的不仅是学生,更是自己,甚至是听课的每一个人。或许这正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回归生活的魅力和目的所在吧!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让爷爷奶奶高兴人教新课标

让爷爷奶奶高兴 教学反思。品德与社会 课程的核心是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 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 有责任心 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李俏珍老师执教的 让爷爷奶奶高兴 一课就充分显露出这一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首先,帮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社...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

2 我该不该这样做。教学目标 1 懂得在生活中要遵纪守法,用道德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2 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3 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的道理,学会对不该做的事说不 重点难点 重点 遵纪守法,学会对不该做的事说不...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购物场所我知道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购物场所我知道人教新课标本课 购物场所我知道 是第三单元的第三课。购物场所我知道 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课其教学目标要求教学过程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课中的几个活动就是从这一目标出发,用源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场所以猜词游戏的方式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