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垂直人教版

发布 2023-02-05 01:20:28 阅读 2751

《认识垂直》

教材简析:本节课主要学习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画垂线,即学习页例题。42页例题从现实场景中抽象出两组相交的直线,发现都相交成直角,以此描述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概念,同样再举出生活中相应的实例;43页例题安排过已知直线上的点画它的垂线;"试一试"让学生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垂线,进一步掌握画垂线的方法;"想想做做"通过对折长方形纸、判断图形中互相垂直的线段以及画垂线,巩固互相垂直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点和线段,射线和直线,量角和画角,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基础上安排的,先教学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和画垂线,再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垂直"的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基础和技能来学习"垂直",估计学生已拥有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及一定的学习能力。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应始终将数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思考的问题情境之中,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果我们能善于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却又富于思考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真正地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数学知识的获得,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之后,才能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系统之中。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就是让学生用脑想数学,用脑积极地思考数学或与之有关的问题。

本着这一理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

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方面

使学生经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作出一组垂线,能够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的垂直现象,能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了解垂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建立垂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借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具准备:课件、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流程:创设情景,感受新知。

**新知,深入理解。

1、再认新知(语言表述回归生活练一练折一折)

2、学画垂直(无条件画过直线外一点画完成43页"试一试" 小结作图方法)

升华新知,总结方法。

教学预设:一、创设情景,感受新知。

1、课件出示42页例题图。

从图中你能找到几条线?(学生可能找到很多,说的很乱。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我们所需要的)

这些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有相交、有平行)

引导学生观察相交线,你有什么发现?

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4个)

这4个角都是什么角?(直角)

2、谈话感知:

其实像这样一种特殊的相交方式,我们可以给它一个新的名称叫——垂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新知识。(板书课题:垂直)

设计意图:由主题图入手,观察图中纵横交错的线,收集自己了解的信息(相交和平行的知识),发现特殊的信息(相交成直角),建立新知的表象和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从众多信息中收集需要信息的能力。

二、**新知,深入理解。

1、再次认识垂直。

1)出示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图。

师:那到底两条直线成怎样的位置关系,我们才能叫垂直呢?

学生自学课本p42中间的文字,并思考:

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垂直?

其中的直线叫什么?

你还知道了什么?(两条直线的交点我们叫作什么?)

2)讲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提问:如果把一条直线记作a,另外一条直线记作b,我们可以怎么说?

讲解:"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强调:垂线是一组一组出现的,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讲解:"这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让学生上黑板指指垂足在哪儿,并用符号表示出垂直。

3)寻找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提问: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线?

学生回答的时候,注意修正学生回答中一些不科学的表达。

特别强调:每块三角尺都有两条互相垂直的边,所以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时可以用三角尺去比一比。

4)练一练:判断下面图形中哪些直线是互相垂直的?(作业纸)

5)折一折:指导学生把一张长方形纸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观察两条折痕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从建立新知的表象到新知的构建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我觉得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而且要相信学生能够发现。所以,在构建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看书,从书中发现对于垂直的最科学最准确的表述,学生会觉得那是他们自己发现的,感受成功学习的成就感。

而学生自己发现的虽然深刻,但却是细线条,作为老师要把他们印象中的细线加粗、印象加深,所以设计了新知回归生活、科学判断是否垂直和动手折叠感受垂直的环节,即及时巩固新知又传递学习知识的过程方法。即受之于饵,又受之于渔。

2、学习画一组垂线。

1)你能用手中的工具想办法做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吗?(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折纸)

2)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课件演示作图方法,学生尝试作图。教师再示范,共同总结作图步骤:

a、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b、沿直线慢慢移动三角尺,直到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为止。

c、沿三角尺的另一直角边画直线。

学生再尝试。

3)出示第43页的试一试: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自己先尝试,再请已经好的同学介绍(课件演示)

学生再尝试。

4)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在认识垂直的基础上让学生去作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是一个从表象到实体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了垂直的生成过程和垂直与其他相交的不同之处(相交成直角),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总结作图方法,体会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请学生在大屏幕上指出每个图形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课件出示桥湾小学附近主要街道的平面图,请你判断哪些街道是互相垂直的?

讲解时强调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设计意图:第一题让学生在过去认识的图形中找互相垂直的线段,是运用新知重新认识旧知的过程,正如特级教师徐长青所说"让知识从缄默走向明确再回归缄默"。第二题通过街道间的位置关系,认识到怎样相交的道路安全系数高,让知识回归生活、指导实践,并培养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四、升华新知,总结方法。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了什么新的收获?

谁能说说我们是如何得到这样的收获的?

设计意图:吴正宪老师曾说过:我们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俄皮痒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全面性。

在总结时,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总结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了解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数学知识仅仅是个载体,知识的生成过程才是学习的实质,才是学生该获得的精髓,才是数学该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品质。教学不是实现给予与告之,而是探索的过程。

板书设计:垂直。

过直线外一点作。

已知直线的垂线。垂足。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垂直人教版

精品资源欢迎 认识垂直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画垂线,即学习 页例题。42页例题从现实场景中抽象出两组相交的直线,发现都相交成直角,以此描述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概念,同样再举出生活中相应的实例 43页例题安排过已知直线上的点画它的垂线 试一试 让学生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垂线,进一...

四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垂直》教学反思

认识垂直 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一次在自己的努力和其他领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借班上课的神圣使命,内心激动不已。而激动过后内心也是别有一番滋味。认识垂直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的相交与平行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让学生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怎样画垂线。我从学生熟悉的马路导入,引出两种相交,自然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垂直教学设计

认识垂直三维目标。1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理解垂直的概念。2 让学生主动探索画垂线的方法。3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学习兴趣。教学重 难点。认识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正确画出不同位置的垂线。教学资源。相关教学用具。学程设计导航策略。一 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学生认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