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分析

发布 2023-02-05 01:16:28 阅读 8802

二、教学心得:

1、重视计算教学,夯实基础。

这个单元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加强口算训练。

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要培养学生先审题再解题的习惯。如:(124-85)×12÷36,可以这样读题:124减85的差乘12,所得的积再除以36,商是多少?读完题,再说说运算顺序。

要注意口算笔算相结合。学生在递等式计算时,往往用口算,而对于较大数之间的运算,由于学生计算能力原本没有非常熟练,所以会有很多的错误,再加上以往笔算都是在作业本里列竖式解决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草稿本里列竖式,再把结果抄入作业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以便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3)适当补充四则混合运算的题量和题型。

补充需要三步计算的四则运算:如240÷(20-3×2)

把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全册只出现两次:书p16(14) 和 p129(6)。学生印象不深,到期末总复习要求列综合算式,中下水平的学生感到很困难。

所以建议大家要在平时对这类题型进行适当补充和练习,沟通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之间的联系,慢慢过渡到会用综合算式解题,这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意义。

我们认为可以把类似于“总复习第129页第6题”的题提前教,在学生对“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比较熟悉后,再学书p16(14)这样的逆推题,效果会更好。

2、重视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的掌握。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1)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

2)重视数形结合。

要借助图,化抽象为具体,化隐蔽为直观,数形结合,形象地揭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如p10例4的第二种方法,学生对于这种方法很难理解,可以画线段图及进一步观察、分析,学生就能较好的理解”为什么先求差”,实现对解题方法的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的还如;书p8练习一(2)、(9)、(10)

三、困惑与思考: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两个方面:

一、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学会解决两三不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步骤,两者的有机融合,在教学中很难把握。

5个例题,对一线教师而言,什么课偏重于运算顺序的教学?什么课偏重于解决问题;或者是课的哪个环节偏重于运算顺序的教学?哪个环节偏重于解决问题?

教学重心、时间分配很难把握。当然我们知道理想的教学是二者能和谐一致,融汇贯通,但如何达成,对老师要求是太高了。

所以,我们采取的一般策略是:先根据例题把运算顺序讲清,适当补充四则运算的题型和量。情景是作为问题产生的背景和为何可以这样计算的素材来加以理解。

在学生基本掌握运算顺序后,再补充综合性的“解决问题”题型,从而使解题步骤和策略得以强化。

有一个困惑和大家共同**:混合运算与解决问题结合的编排到底行不行?是不是存在问题?

解决问题的时候有时是先算加减的,用解决问题的步骤来说明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有逻辑问题的,运算顺序的规定只是数学上的一种规定。不知道老师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教材改变了过去从算式入手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做法,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列综合算式,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问题中有的数量关系学生比较熟悉或已接触过,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如:归一问题),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单元的又一重点和难点。教学时,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

一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如:借助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化隐蔽为直观,数形结合,形象地揭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另一方面,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p4例2,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

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

3、本册教材,整数学习基本告一段落,小数学习正式开始,结合这一特点,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例如,在第一学段学习的两步计算的基础上,对四则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学生计算含有0的四则计算的式题,根据计算的结果归纳出有关0的四则计算的特点。

4、对教学要求的把握:

标准明确提出“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但对于上述计算内容,同样要求学生达到熟练和正确计算的程度,因此,在计算教学提倡追求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我们不能放弃学生对基本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根据新课标,教师要对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和熟练程度做出具体的规定,同时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努力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过程清晰,有反思和改错的习惯。

5、灵活使用教材。

本单元和老教材相比,难度降低了很多,“根据所给信息写出综合算式”这样的练习也比较少了,但是书本中同样也有体现:在教学16页第14题发展题时,我们可以把总复习129页第6题整合到教学中来,使这样的训练从“实际数据”逐步过渡到“符号化”,提高学生对计算顺序的把握。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材简析]本套教材主要教学用两种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即极坐标的思想。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重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正确描述及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关键:通过位置与方向的学习,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在教学前,很多教师都认为这部分内容难教,学生难学。事实上,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过《位置和方向》,有了一定的基础且内容生动活泼,所以掌握情况较好。话又说回来,学生的空间观念能真正到位吗?

方位感是无法通过书面刻画来培养的,生活运用和方位的感悟才是最关键的,停留在书面上的几何操作和习题训练是没有多大的作用,事实上很多学生不会分八个方向。

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p17主题图教学。

呈现了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图及“公园定向运**”,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定向运动”学生第一次接触,在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定向运动”的资料,教师也需要做相应的准备。 这里向各位简单介绍一下。

“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罗盘)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活动。辨别方向和使用地图的能力是参与定向运动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在参赛过程中,参加者凭借个人定向技术,识图能力和指北针,按照标绘在地图上的方向线,在野外环境中自行选择行进路线,不断地判断并纠正前进的方向,依次通过赛会预先放置的各个检查点,以最短时间到访所有点标者为胜。

2、例1教学。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只根据一个条件(方向或距离)描述位置,给出两种不准确的说法,教师可抓住此矛盾,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说更准确。

使学生明确,想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行的,要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才行。②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方位的知识(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并具有了用行、列两个条件在平面内确定位置的经验。

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确定方向和位置的知识进行迁移,放手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探索如何确定任意的方向,然后各小组代表交流讨论结果。③要向学生明确介绍物体所在方向的一般表述。学生在交流此题的结果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

东偏北30°或北偏东60°,教师应告诉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例如,本例题中1号检查点的方向,一般说成“东偏北30°”。

3、例2教学。

本例教学要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灵活创设教学的情境。

教科书中给出的学校建筑物的位置只是一示范,教师可以给出本学校建筑物的位置情况,让学生进行绘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教师对绘制的具体方法不必作统一要求,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绘制的方法。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明确要在图上标出建筑物的位置,需要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

学生在绘制时可能有很多种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把每一处建筑物到校门的距离都标在图上,有的学生可能在图上给出表示实际距离的单位长度的线段。待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班内集体展示和交流各自的绘制方法,比较各种方法并说一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然后根据教材第19页下半部给出的示范性的示意图,再向学生介绍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即在绘制平面示意图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相对应的距离。

并引导学生按通常所用的方式绘制示意图。

4.例3教学。

例3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以不同的城市为观测点来描述其他城市的位置。可以先让学生汇报,再找出一些典型的描述,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如“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5、例4教学。

让学生学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确定每一赛段的路程时,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用解比例的方法。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起点与1号检查点间的距离”“1号与2号检查点间的距离”大约都是1千米,为什么第一小组走完第二赛段所用的时间是第一赛段的2倍。

6、练习设计注意与实际的联系。

如绘制简单的线路图可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线路描述后进行绘制线路图。

7、注意描述语言的多重性。如“东偏南45°”也可以说是“东南方向”。

8、注意说明单位长度的含义。

本单元在确定物体的距离时,经常用单位长度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如一段表示50米等,两地之间的距离用几个单位长度来表示。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说明单位长度的含义。

9、随着学生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本单元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例如,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已掌握的有关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来确定对象的位置,指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如以学校某处为中心,观察、测量、估计其他部分的方向与位置,画出学校平面示意图。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重点:加法和乘法的5条运算定律。

难点:熟练地运用5条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关键: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5条运算定律。

新课程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探析

摘要 新课改的实施让教师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义务教育的改革中倡导生活的价值,将课程学习落实到每个环节,将义务教育的课程内容分析对象设为四年级的教材,进行不断的研究。在学校教育中,单单靠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教材和课程内容并存的基础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数学 探析。课程改革发...

小学数学四年级课程纲要

综合应用 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信心,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逐步理解数学在实践中的作用。学习主题活动安排。1 大数的认识 11课时 2 角的度量 4课时 3 三位数乘两位数 9课时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6课时 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5课时 6 统计 3课时 ...

小学数学四年级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郑州中原区罗砦小学。课程类型 小学数学必修。适用年级 小学四年级 课时 四十四课时 课程目标 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急速那三步式题,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并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2.通过解决实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