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单位:如东县双甸镇双南小学姓名:顾兵邮编:226404
课题】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一课时。
教材简解】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四则运算,并对这些运算律有了感性的认识。新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
目标预设】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难点:
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设计理念】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接触过加法的验算和口算等方面的知识,对此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本节课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熟悉的大课间活动为教学的切入点,提出问题:“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组织学生观察分析题中的信息,由于是学生身边熟悉、感兴趣的活动课,学生很快投入进来,从而主动的去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设计思路】让学生经历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28=45两道算式,再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式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组织学生观察交流,然后,引导学生举出几个这样。
的等式,让学生再次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感知其中的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加法的运算律,学生独立思考,师生交流,再次让学生经历由数字上升到用符号、字母表示的一种抽象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加法交换律的形成,在这里我渗透了数学的思想“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理解这样的数学思想的建立在多个而不是一个等式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归纳,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符号感的意识。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安排了不少学生交流,讨论,汇报的结果,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由于学生刚经历了加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
所以就自然而然地把刚才所用的方法迁移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上。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师生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和踢毽子吗?我们班哪位同学跳绳比较强?谁踢毽子比较强?
学生自由发言。
2.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题1情境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
追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1)跳绳的有多少人?(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3.导入新课。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基本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
1.加法交换律。
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2)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
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教师板书:17+28=45(人)(3)观察发现。
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师板书:28+17=17+28(4)照样子写一写。
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示。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明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
教师指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并指名两人板演不同的方法。
3)组织汇报交流。
解法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28+17)+23= 45+23= 68(人)
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28+(17+23)= 28+40= 68(人)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
追问: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把它写成等式吗?怎样写?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28+17)+23=28+(17+23)(4)加深认识、探索规律。
课件出示下面两道算式,让学生算一算,判断下面的○里能不能填等号。(45+25)+16○45+(25+16)(39+18)+22○39+(18+22)
组织观察: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得出: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追问: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师板书:(a+b)+c=a+(b+c)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及判断的依据。
第三小题既交换了位置,又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该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九”第题。
1)第1题中的最后一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第2题是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这在过去的计算过程中有学习过,通过这几题的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
3)第3小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每组中两题的联系。
比较每组中的两题,说说哪一题计算起来更加简便。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 顾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 转化 教学设计。单位 如东县双甸镇双南小学。姓名 顾兵。邮编 226404 课题 六年级数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 转化 第一课时。教材简解 本节课是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单元中第一课时。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感悟转化的含义,体会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转...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 认数 说课稿。1 说教材。认数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 认数 88页至90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整万数,并能正确读 写和整万数的基础上学习含有个级和万级。2 说教学目标。1 学生在认识整万数和掌握整万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认识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一组成的数,会根据...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 上册 期中试卷。班级姓名得分。小朋友注意哦!认真书写可以得到2分呢。1 计算能手。44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2.先估计商可能是几,再计算。12分 3.计算下面各题。24分 二 填一填。10分 1.379 34,把34看作 来试商,商是 位数。2.420分 时 560分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