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复习提纲

发布 2023-01-30 23:29:28 阅读 2121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一、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天气日历中,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0是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

3.室**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4.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14点温度最高。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的风。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如箭头指向南,就是南风。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风向标指向北方是北风,而红旗旗面飘向北方则为南风。

6.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书本p10的等级表读一读)

7.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冰雹等。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直筒容器可以用来做雨量器。(书本p13降水量等级表记一记)

8.根据云量的多少可以划分晴天、多云、阴天。(会画三幅图,在书本p14)

9.气象学家把云分成三大类:积云、层云、卷云。积云像棉花,晴好天气,会下雷阵雨;层云一片灰色,在低空,会下雨;卷云像羽毛,在高空,由冰晶组成。

10.看得懂天气预报:

二、第二单元《溶解》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没有沉淀、没有漂浮、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

2.过滤时一贴:指滤纸贴住漏斗内壁;二低:

是指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三靠:是指溶液烧杯靠住玻璃棒,玻璃棒靠住三层滤纸一侧,漏斗底端靠住烧杯内壁。(课本p24装置图要会)

3.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糖、盐、味精、小苏打、高锰酸钾、酒精、蜂蜜、洗手液、洗发水等,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面粉、沙子、石头、塑料、油、水银等。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要强。常温下,100毫升水,食盐大约是36克,小苏打大约是10克。

5.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溶解少量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气体的溶解跟压力有关,压力大,气体溶解得多。

6.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办法有:加热、搅拌、粉碎。

7.研究水温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一杯热水、一杯冷水。相同的条件是:水量一样、食盐量一样、食盐颗粒一样、同时倒入水中、都搅拌或者都不搅拌、杯子一样。

9.分离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比如:放在阳台上暴晒、放在锅子里烧、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等。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最低,中间的棉线叫灯芯。

11.分离食盐与水的装置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火柴等。(实验装置图p36)

12.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加水的方法让它溶解。

13.“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三、第三单元《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小音叉,音高高,大音叉,音高低。音叉上的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4.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5.大铁钉发出的声音低,小铁钉发出的声音高;橡皮筋拉得紧,发出声音高,拉得松,发出声音低;敲击不同水位的水杯,浅水杯发出的声音高,满水杯发出的声音低;吹不同水位的试管,满水试管发出的声音高,浅水试管发出的声音低;

6.用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

7.尺子伸出桌面长,发出的声音音高低,尺子伸出桌面短,发出的声音音高高。

8.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9.声音可以沿着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10.人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有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有耳蜗和听觉神经。

11.用棉线连接两个杯子做一个“土**”,这个土**是利用棉线来传播声音的。

12.这些材料传播声音的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铝箔、木尺、棉线、尼龙线。但传声效果由强到弱是:在棉线、尼龙绳都拉紧的情况下,尼龙绳听得最清楚,棉线次之,再就是木尺,最后铝箔。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如右图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只能看见闹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他们是通过无线电设备来进行通话的。

14.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15.控制发生罐发出的声音变轻的方法:装满物质、用手紧紧捂住罐壁、罐内壁贴软物、固定物质在罐内壁、罐子悬挂在真空当中、放入水中摇晃、物质外面包上厚纸。

16.噪音对人的伤害:声音过高过强,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

四、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从外形上,人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

2.人体骨骼的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3.运动后人体的呼吸和心跳都加快了。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

4.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不变,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

6.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如果心脏一秒钟跳动一次,那么,心脏实际上0.2秒钟完成了跳动,剩下的0.8秒是休息的。

7.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8.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呼吸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9.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10.血液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

11.口腔是使食物破碎,并消化少量淀粉;食道是把食物运输到胃里;胃是暂时储存食物,分解、搅拌食物,使食物成为食糜;小肠是消化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大肠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储存干燥的未消化的食物(粪便)。

12.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牙齿有咬碎食物的作用;舌头有搅拌的作用;唾液有湿润食物的作用。

13.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门齿有咬断食物作用;犬齿有撕裂食物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作用。

14.人体的各种器官都是相互协同工作的,它们之间有相互联系的作用。人体部分器官的联系图:(课本p79)

15.曲肘、伸肘时:肌肉、骨骼和关节共同参与:

曲肘时, 伸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肱三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实验一: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

要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材料: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

实验过程: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

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

3、把第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实验现象:加入一定数量后,食盐不再溶解。

实验结论: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

实验二:实验问题:食盐在热水与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一样吗?

我的猜测:食盐在热水与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不一样。

相同的条件(或不变的条件):食盐颗粒大小、相同速度搅拌或都不搅拌。

不相同的条件(或改变的条件):水的温度。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各一杯、两份同样多同样颗粒大小的食盐。

实验过程:取相同多的热水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同样颗粒大小的食盐同时放入水中,都不搅拌。

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的食盐溶解快,放入冷水中的食盐溶解慢。

实验结论:食盐在热水中溶解得快。

这个结论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用热水冲感冒冲剂比用冷水冲溶解快。

实验三:探索尺子音高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天气 1 天气 总是 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 活动 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 生物 2 云量 降水量 气温 风向和风速 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风可以通过 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 来感知,第一单元 天气 1 天气 总是 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 活动 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 生物...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一 我们又长大了。1.青少年的身体是在不停地生长发育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身高在逐渐增长。二 升旗台在 1.八个方位分别是东 南 西 北 东北 东南 西北 西南。2.要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选取一个参照物。参照物不同,描述方式也不同。3.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先确定东方,再由 前...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一 我们又长大了。1.青少年的身体是在不停地生长发育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身高在逐渐增长。二 升旗台在 1.八个方位分别是东 南 西 北 东北 东南 西北 西南。2.要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选取一个参照物。参照物不同,描述方式也不同。3.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先确定东方,再由 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