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学期教材《走进家乡》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四年级教材《家乡,我为你骄傲》单元中《从家乡看祖国》主题下的第一个课题。本来,教材中的这一课时仅仅是让同学们了解家乡名称的来历,如果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这一点,那么对于历史悠久的广州来讲还远远不够,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溶入了自己的设计,延伸教材,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参与,从不同方面了解自己的家乡,从而让“家乡”在他们的脑海里鲜活起来,生动起来。
一、因走进而“鲜活”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的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而儿童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而且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课前调查时,我发现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是支离破碎的,是模糊的,为了让学生理性的,全方位地了解家乡,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调查的内容,自己与人合作,收集资料,这样就使得学生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已经不局限于课本里提到的知识。
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思考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了家乡,“家乡”这个词在他们的脑海里已经不是“模糊”的,而是清晰的,鲜活生动的。同学们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学会了对资料进行有目的的取舍,体现出对学习的自主性。
二、因交流而“立体”
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同学们的介绍多姿态多彩,有讲故事,有知识竞赛、有小品、有实物介绍,有**展览等,这些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教师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反“主”为“客”,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偶尔补充几句,或提出启发大家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等等。在这种民主、自由还有几分新鲜的气氛中,学生们“好为人师”,畅所欲言,各显其能,学习气氛格外浓厚,而且通过交流学习,家乡在同学们的脑海已经成为一个“立体、丰满”的形象。相信通过这节课,孩子们对自己家乡的特点一定能“如数家珍”。
三、因了解而“热爱”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广大教师必须跳出教材与课堂的束缚,巧妙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适时适地开展“生活德育”,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逐渐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同学们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汇报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家乡的历史原来历史是如此的悠久,特产是如此的丰富,风景是如此的优美,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广州小市民是多么的幸福!
四、因热爱而“行动”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相机诱导”,看到适当的机会就要行动。
要能抓住一切利的时机,对学生加以引导。当老师说:“对于家乡我们仅仅热爱就够了吗?
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学生回答:“为家乡作贡献”。
教师没有停留在学生的表面的空洞的话语上,而是进一步推动学生去思考:如何能将“为家乡作贡献”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通过思考,同学们觉得不仅仅是“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家乡作贡献”是建设家乡的一种方法,更懂得了我们现在“保护家乡的绿化,珍惜资源,做一个文明小市民”也是建设家乡的行为,而且都是大家能够做到的事情,瞧,现在就能建设家乡呢?
多自豪啊!
纵观这节课,缺憾之处也不少,如在评价方面,由于在事前没有设计好一个评价方案给学生参考,以致于学生在评价**价得不到位,泛泛而谈。另外,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时,规定学生用“四字词语”去概括,这也容易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参与的自主性。新的教材,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自觉实践。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 教育的主人。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不是通过听讲来学习,而是直接参与的,以调查 观察 讨论 总结 感受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积累直接经验。在各个环节中舞...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4 www。google。com。cn。大学生政策 2004年3月23日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图1 1大学生月生活费分布在大学生对diy手工艺品价位调查中,发现有46 的女生认为在十元以下的价位是可以接受 48 的认为在10 15元 6 的则认为50 100元能接受。如图1 2所示吉河九年制学校...
关于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新课程为德育课堂注入了活力。教师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涨的热情投身于教学改革的研究中,使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着 形似而神异 的现象,甚至在某些地方也步入了误区,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思考。新课程改革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新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