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语言,激发**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通过“ 我是小导游”实践活动学会写解说词。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颐和园美丽的景色,激发**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学生运用课文写法介绍一处景观。
教学准备】1、课件、录像。
2、学生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了解它。
二、检查预习,激情导入。
1、通过预习,你了解到颐和园有哪些景物呢?
2、读词语,了解颐和园的景物,注意读正确加点字的词语。
长廊柱子横槛佛香阁排云殿画舫。
昆明湖堤岸。
3、出示句子: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品读感受颐和园的景色特点。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章架构。
1、用波浪线在文中找出作者游览颐和园顺序的句子。
2、体会文章架构,师总结:同学们看,这样一读书,长长得一篇课文就变得(简单了),这就是文章的骨架,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光有骨架行吗?还得有点什么?
人光有骨头行吗?还得有(生答)
四、品味“长廊”, 赏析“世界遗产”的魅力。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长廊?
2、交流反馈。
1)指名读。
2)你感受到了什么?
3)认识长廊的特点。(长、美)
4)指导朗读。
3、补充资料,****,感受文化价值,**“世界遗产”的魅力。
4、升华认识:这是一条___长廊。
5、小组合作:对长廊进行解说。
6、小结解说词的方法。
二、 “我是小导游”,现场解说。
1、小组合作朗读3自然段,解说万寿山景点。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展示。
其他组员进行补充,质疑,提问,评价。
三、我是小作家,学写导游词。
1、自主学习第自然段,学着写导游词。
2、学生动笔写。
3、展示。四、布置作业。
1、同学们当小导游都很称职,回到家里,向家人介绍颐和园的景观。
2、课外搜集“世界遗产”的资料,做一期关于“世界遗产”的手抄报。
附件一:18、《颐和园》学研案。
一、 把课文读3-5遍,读得通顺,读得流利。
二、 理解词语意思。
葱郁姿态不一:
画舫神清气爽:
堤岸金碧辉煌:
三、 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找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四、资料袋。
1、 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和行宫,构思之巧妙,建筑之精致,集我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
颐指——休养、保养。和——和谐、和美、和平、和满、
颐和园就是保养、休养、让人身体健康的寓意。
2、长廊的位置及特点:
长廊位于万寿山南端,面向昆明湖,全长728米,分成273间,是不仅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长廊,也是世界是最长的长廊。在2024年被认定为“世界吉尼斯记录”。廊上的横槛和房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虫鱼、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3、佛香阁的建筑特点及作用:
原佛香阁咸丰十年(2024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2024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202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据说每个月的初。
一、十五的时候,慈禧太后在这里烧香拜佛,乞求平安长寿。
4、排云殿。
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排云殿,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含义是说这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可以长生不老。据说这里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慈禧太后经常在这里举行万寿庆典。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颐和园教案
1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 耸立等词语。2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 使学生了解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8颐和园
18 颐和园。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 长廊 柱子 神清气爽 建筑 佛香阁 金碧辉煌 宫殿 葱郁 掩映 朱红 隐隐约约 堤岸 雕刻 狮子 姿态不一 等词语。过程与方法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学习必备欢迎 四年级语文上册 颐和园 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利用校园网 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增强对颐和园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