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课文。
颐和园。北京的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总面积约为2.
9平方千米,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2023年11月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的西山脚下,泉泽遍野,群峰叠翠,风景如画。从公元11世纪起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2023年被英法联军焚毁,2023年慈禧(xǐ)太后重新修建,并命名为颐和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和庭院,就看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长廊蜿蜒于万寿山南麓(lù),昆明湖北岸,将如画的景点串联成一线,为旖(yǐ)旎(nǐ)的风光镶上画框,使湖山的景色层次分明。长廊沿途穿花透树,看山赏水,景随步移,美不胜收。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共分成273间,是世界长廊之最。每一间的横槛(jiàn)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这些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有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到长廊一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佛香阁。佛香阁建造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阁高40米,有8个面,3层楼,4重屋檐。
阁内有8根巨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眺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第1页/共3页。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远处烟波淼(miǎo)淼,近处的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fǎng)在湖面慢慢地荡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西望群山起伏,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许多古老的城楼。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岸上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儿。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造型十分优美。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这座桥既是通往湖中岛的道路,也是一处叫人过目难忘的景点。
颐和园到处是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颐和园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cuì),以无比的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
颐和园》知识点。
1.这篇文章是按(参观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
3、对句子的理解。
第2页/共3页。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画舫”是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一个“滑”字,颇有情味,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4、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体现了移步换景)第3页/共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课文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颐和园 课文教案。颐和园 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语言生动优美 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课文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 耸立 等词语。2 使学生了解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课文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颐和园 课文教案。颐和园 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语言生动优美 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课文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 耸立 等词语。2 使学生了解颐...
课文四年级上册
课文四年级上册2但愿人长久。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 shi 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 hao 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