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学习目标。
第一单元认识计算器。
第一课时:认识计数器。
1、认识计算器,知道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能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2、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
第二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使用计算器探索计算中的规律。
2.了解什么叫回文数,介绍回文句、回文诗、回文年。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第一课时。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2、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
第二课时。1.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学习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第三课时。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
2.会使用简洁性的数学语言。
第四课时。1.学会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2.会使用简洁性的数学语言。
第三单元学习目标。
第一课加法运算律。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初步体验猜测、归纳、比较等数学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二课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在具体运算中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3、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第三课减法的性质
教学目标:1、 巩固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加法的简便计算。
2、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中减去两数之和”这一减法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一性质进行减法的简便运算。
第 4课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1、 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2、 在具体运算中,让学生了解感受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3、 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第五课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1、 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2、 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3、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单元认识多边形。
第一课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
2、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课时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
2、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课时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该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去探求真理的志向,享受成功的喜悦 。
第四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1、通过量、剪、拼、折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发现规律,主动推导并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会应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
2、在操作、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五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
2、探索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
第五单元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 记住小数各部分的名称,2. 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 记住小数的读、写法,2. 默写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小数的计数单位。
3. 举例说明小数的组成,能正确指认数轴上的小数。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
1. 说出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2. 会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第四课时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并归纳小数的性质。
2.会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第五课时学习目标:
1.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归纳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第六课时学习目标:
1.复述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条件,并利用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问题。
第七课时学习目标:
1.归纳并记住名数的改写的方法。
2.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单名数的改写。
第八课时学习目标:
1.复述名数的改写的方法。
2. 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
第九课时学习目标:
1.归纳并记住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2. 能够正确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第十课时学习目标:
1.复述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2.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四下六单元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能根据确定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第七单元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小数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第二课时小数的加减法练习课。
学习目标:1、 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2、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第三课时小数的加减法练习课。
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2、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第四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计算简便。
第五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
结学习目标:
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第六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复习课。
学习目标: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第七课时智慧广场重叠问题。
学习目标:理解重叠问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重叠问题中的相关数量。
第八单元平均数。
第一课时求平均数。
学习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求平均数练习课。
学习目标。1、 进一步巩固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 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
第三课时求平均数复习课。
学习目标。进一步巩固平均数的意义,正确求出平均数。
第四课时单式分段统计表。
学习目标。1、学会单式分段方法。
2、能根据分段统计的结果作出分析与判断。
第五课时复式分段统计表。
学习目标。1、学会复式分段方法。
2、能根据分段统计的结果作出分析与判断。
第六课时单式分段统计表。
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单式分段方法和复式分段方法并能正确解答相关问题。
第七课时回顾整理。
学习目标。1、归纳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
2、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周村学校。数。学。教。案。年级 四年级。教师 张兆海。第一单元 黄河掠影 用字母表示数 一 知识基础和后继地位。1 本单元,以 黄河掠影 为教学素材,带领学生走进黄河,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黄河,在学习数学的同时,领略黄河的风采,感受祖国的美丽。2 整合教学内容,合...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 基础性课程。教学材料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时数 60课时。适用对象 小学四年级。授课时间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25 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教科书中各部分内容...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质数和合数。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情境图 你能发现什么?2.学生会发现了排成各个方阵的人数分别是 问 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3.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与它们的因数的关系,帮助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有两个以上的因数。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 有两个以上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