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发布 2023-01-17 21:46:28 阅读 9831

内容介绍。

将乐县教师进修学校李泽友。

2024年秋季开学,二年级学生将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以下简称义务教材)。为方便教师教学,将在下面对本册教材进行简要地介绍。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共包括9个单元的内容和一个“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具体如下。

1)长度单位;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一);

5)观察物体(一);

6)表内乘法(二);

7)认识时间;

8)数学广角——搭配(一);

9)总复习。

在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之间编排了“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总体上来说,上述9个单元中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和两个“表内乘法”单元是本册教科书的教学重点。因为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计算必须达到正确、迅速,它们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时,这三个单元的知识在生活中又会经常用到,基于此,这三个单元分别编排了解决问题的例题,使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是“量与计量”方面的内容。其中“长度单位”单元安排的是厘米、米和线段的认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及自主**,理解使用统一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及线段的长度,并会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同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的经验,巩固所建立的厘米和米的表象。

“认识时间”单元安排的是时间单位“分”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感受时和分的关系,并在了解时间顺序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解决生活中关于时间的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是“图形与几何”方面的内容。“角的初步认识”单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学会画角;“观察物体”单元要求学生能辨认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两个单元中都安排了问题解决的内容,通过操作进一步了解直角、锐角、钝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问题,加强学生的逆向思考的过程。

从二年级开始,教材增加了“数学广角”单元,向学生系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具体到本册教科书,安排的是简单的排列和组合问题,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了解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观察、分析、推理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本册教科书编排了一个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其目的是通过测量熟悉事物的长度、高度等活动及表述一些事物的长度、高度等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同时形成对所测对象的清晰的表象,为以后估计、认识其他物品的长度提供更多的参考标准。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使学生体会测量的实质,能选择合适的标准(“单位”),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增强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长度观念和数感。

二、教学内容的变动。

1)认识时间单位“分”的内容,由一年级下册移到了二年级上册,同时降低了教学要求。

2)原来本册的统计知识后移,只在每个年级的下册安排。

3)角的初步认识中,在认识直角之后,继续认识锐角和钝角(从二年级下册移来),方便学生从分类的角度认识角。

4)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部分,增加了有小括号的算式和竖式的写法的例题。

5)表内乘法(一)单元,教学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时,将实验教材中的“因数”改为“乘数”;增加了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倍”的认识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后移,学完乘、除法后进行集中编排。

6)轴对称图形等内容后移至二年级下册,镜面对称的内容则删掉了。

7)在表内乘法(二)单元中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但不归纳关系式。

8)数学广角单元只编排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问题,简单的推理后移至二年级下册。

9)每个单元的问题解决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全新的内容,本册共编排了10个问题解决的例题,进一步在明确解决问题步骤的基础上,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活动经验。

10)加强了估量或估计意识的培养,并重在“标准”表象的建立、估计方法的渗透以及对估计结果的调整。估算的内容移至二年级下册,作为整套教材估算教学的起点。

三、教材编排的特点。

本册教材是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总结了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以下简称实验教材)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这次修订,力求使教材的结构更为科学合理,更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1.教学内容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知道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一个概念、法则是怎样得出的,仍然是义务教材最基本的编写原则。

例如,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关于竖式计算方法的教学:从例1摆小棒开始,以单根的小棒和单根的小棒放在一起使学生明确竖式计算中中个位和个位对齐的道理;例2摆小棒时,以整捆的小棒和整捆的小棒放在一起、单根的小棒和单根的小棒放在一起,继续使学生明确在竖式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并使学生初步感受“用竖式计算时应从个位加起”;在上述基础上,例3以摆小棒的形式使学生明确在进位加法中“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同时进一步明确竖式计算从个位开始加起的道理,即“因为十位可能会有进位,所以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比较方便”。像这样,3个例题循序渐进,使学生结合具体问题、逐步地理解竖式的写法、竖式计算的算理与算法,并通过适当概括性的文字表述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数学上的提升,进而为运算能力的形成作好铺垫。

2.注重数学思维,大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具体来说,教材中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各单元所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二是专门设置数学广角单元,提供一些简单的数学化的问题,以操作、直观等手段系统地进行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例如,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认识中,教材结合厘米的认识,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在尺上找出1厘米、介绍表示厘米的符号等,就渗透了抽象的思想,体现了测量的本质。第二单元中对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概括、总结,第三单元中以直角为标准认识锐角、钝角,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内容中,都体现了对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广角单元则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的方法。

如此这些,都体现了对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重视。

3.进一步落实“四能”目标,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应用意识。

这一点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1)进一步以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基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每个单元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积累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3)解决问题的安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如增加了连续两问的一步问题,为解决两步的问题作好铺垫;

4)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为后面正式教学积累基本经验;

5)继续丰富学生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如画图、列表、计算等,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体现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体会各种方法的特点。

概括来说,全册教材共编排了10个解决问题的例题,具体如下。

第一单元,第7页例8: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

第二单元,第24~25页例4:(1)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2)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三班比一班少得了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

第32页例5: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第三单元,第42页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第四单元,第63页例7:比较下面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1) 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 有两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第五单元,第69页例3:看到的一个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第六单元,第78页例3:一个文具盒8元,买3个文具盒多少钱?

第84页例5: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老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第七单元,第p92页例3:

四、课时建议。

五、各单元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

1.内容与结构。

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及线段的相关知识,主要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认识线段。具体编排结构如下图。

例1 统一长度的必要性。

例2、例3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长度单位例4、例5 认识米 1米=100厘米。

例6、例7 认识线段画线段。

例8 解决问题。

2.具体教材分析。

1)例1,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例1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介绍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并呈现了用手臂(一庹)、用拃、用脚量某一物体的长度的**,渗透了测量的本质:用“单位”去“量”。

然后让学生用“拃”作“单位”,体会测量的过程,并通过学生和老师同样用拃量同样长度的课桌,所得的测量结果却不一样的活动,使学生体会:虽然都用“拃”作单位来量,但由于不同人一拃的长度不同,即测量的“单位”不同,所得到的结果肯定不同,进而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是非常必要的。

2)例2,介绍测量长度的工具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袁小芳。一 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本册教材包括第十六章至第二十章共五章内容,涵盖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全部四个领域。全书需约62课时,具体如下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约9课时 主要内容有 二次根式 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约9课时 主要内容有...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李华春。本册教材包括第十六章至第二十章共五章内容,涵盖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全部四个领域。全书需约62课时,具体如下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约9课时 主要内容有 二次根式 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约9课时 主要内容有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小结约1课时。在 实数 一章中,学生已学习了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利用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的互逆关系,求非负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方法。本章将进一步研究二次根式的概念 性质和运算,目的是以二次根式这一类典型的 式 为载体,进一步学习对数字 符号进行运算的方法,体会通过符号运算所得结果的一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