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今异义字。4、重点字词的解释。5、一词多义的现象。
6、常用虚词。7、重点句子的翻译。8、课文内容的理解。
9、段落阅读。
一、通假字:
1、具答之2、便要还家。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4、诎右臂支船。
5、左手倚一衡木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8、选贤与能。
9、鳏寡孤独废疾者10、略无阙处。
11、哀转久绝12、荡胸生曾云。
二、古今异议字:
1、芳草鲜美2、阡陌交通。
3、率妻子邑人4、来此绝境。
5、无论魏晋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7、其两膝相比者8、大道之行也。
9、女有归10、或王命急宣。
1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
13、人物略不相睹14、长河落日圆。
15、老翁逾墙走16、虽席地不容闲也。
三、词类的活用:1、名词用做动词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名词用做状语 4、动词的意动用法 5、形容词用做动词。
1、渔人甚异之2、无丝竹之乱耳。
3、无案牍之劳形4、不蔓不枝。
5、石青糁之6、篛篷覆之。
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8、居右者椎髻仰面。
9、故人不独亲其亲10、不独子其子。
1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1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3、则素湍绿潭14、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15、皆披发文身16、是金陵人,客此。
一、虚词的用法 :
“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用作助词:(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久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1、忘路之远近2、渔人甚异之。
3、具答之4、闻之,欣然规往。
5、无丝竹之乱耳6、无案牍之劳形。
7、何陋之有8、水陆草木之花。
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0、篛篷覆之。
11、大道之行也12、 山川之美。
9、久之,目似瞑10、心之所向。
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恐前后受其敌。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或句首语气词,相当于“难道”、“怎么”。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1、欲穷其林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其间千二百里4、其两膝相比者。
5、其船背稍夷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7、太守即遣人随其往8、其一犬坐于前。
“以”: 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2、作为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3、有时可以做动词;认为。
例:以此夸能徐喷以烟。
“而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
例: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4、启窗而观。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7、是故谋闭而不兴8、故外户而不闭。
9、而旗尾略不沾湿10、随波而逝。
为”字 :1、判断动词“是”。2、动词雕刻刻做 3、介词:“被”“向”
例:1、不足为外人道也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4、为宫室、器皿。
5、为人五;为窗八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7、天下为公8、念无与为乐者。
9、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10、中轩敞者,为舱。
八年级上文言文复习
八年级 上 文言文复习。一 王顾左右而言他。1 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2 比其反也。3 王曰 弃之。4 士师不能治士。5 王曰 已之。6 王顾左右而言他。二 公输。1 起于齐。2 愿藉子杀之。3 夫子何命焉为。4 愿藉子杀之。5 公输盘不说。6 再拜。三 庄子钓于濮水。1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八年级上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21 桃花源记。一 文学常识。1 作者 陶渊明,朝代 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 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 其三 饮酒 等。二 掌握读音。缤纷b n f n 豁然hu 俨然y n 阡陌qi nm 垂髫ti o 拜诣y 老骥j 三 请掌握下列重点字词。1 缘溪行 缘 顺着 沿着。2...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
三 一词多义 四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的类型 词义缩小 词义扩大 词义转移 色彩变化 词义消失。五 文言句式。1 判断句 1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4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5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6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