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人教新课标版

发布 2023-01-07 08:52:28 阅读 4048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茂,以盛产三河牛和三河马闻名);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高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多为梯田)。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誉为“聚宝盆”,矿产丰富);四川盆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美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3 中国的河流

以外流区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

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

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3.1 自然资源概况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土地、森林、水、水能、风、风能、太阳能等)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污水、核能等)。对可再生资源,要实现永续利用;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则要十分珍惜和节约,并积极寻找替代资源。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大,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但人均不足(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3.2 土地资源。

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土地利用的情况,我们将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由于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所以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比例构成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等,尤其是人与耕地的矛盾极为突出。

耕地后备资源是指自然条件好,但尚未开垦的宜耕土地,是仅次于耕地的优质土地资源。

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是我国农、林、渔的主要分布区,且土地利用程度较高,是耕地和林地的主要分布地点。

耕地分布:季风区,(半)湿润地区,平原及低缓丘陵,东部;

林地分布:季风区,(半)湿润地区,山地和崎岖丘陵,东北部(自然林)、西南部(自然林)、东南部(人工林);

草地分布:非季风区,半干旱地区,高原和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内陆地区,北部和西部(或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牧业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绝对数量大,类型多样,但人均拥有量小,山区面积广大,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土地资源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乱占耕地;土地开发不合理,导致土地沙化、盐碱化,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土大量流失。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全国土地资源日是6月25日。

3.3 中国的水资源。

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水资源总量为世界第六,而人均占有量更低,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与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从时间分配看,我国夏秋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华北、西北地区缺水尤为严重。

由于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对水资源的利用必须依靠水利工程建设,以有效控制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对长江、黄河的防洪及水资源调配发挥重要作用。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办法之一就是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工程,将滦河水引入海河水系;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引入青岛。

若要缓解南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还需实施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分东、中、西三线调水至华北、西北)。

夏秋水资源丰富和夏季高温的配合,对农作物生长较为有利,但这种时间上的分配不均也是造成春旱和夏涝的主要原因。

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家庭节水)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4.1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网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公路极灵活方便,门口到门口直达运输,运量较小(运输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

航空最快速,运量小,成本高(运输贵重或急需而数量不大的物品)

铁路比较快,运量大,成本低,适应性强(运输大宗笨重货物,且为远距离运输)

水路速度慢、运量大,成本低,受自然条件限制(运输大宗笨重货物,且为远距离运输)

管道运送液态或者气态物质,但初始成本极高。

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长江中下游平原,陆、海、空运输网发达),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的交通运输网将大大改善)。

铁路是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我国南北铁路干线主要有京哈线、京广线(习惯将京哈线和京广线并列,为南北最长铁路线)、京沪线、京九线、宝成—成昆线;东西铁路干线主要有陇海—兰新线(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此外还有京包(包头)—包兰(兰州)线,哈(哈尔滨)大(大连)线等。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从青海省的西宁至**的拉萨。北京、上海、广州是我国的国际航空中心。大连、上海和广州是我国的海运中心。

由北京为起点开出的列车编为单次,驶向北京的列车编为双次。其他铁路路线始发站的列车,远离北京方向的编为单次,驶近北京方向的编为双次。

根据自然条件、地形因素(如是否沿海,能否乘海路)等,考虑运费、货物情况、目的地、数量、世界这些因素,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有能力制作外地旅游计划。

4.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利用动、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部门,统称为农业。

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主要生产部门。

1)东部(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农业生产的差异(以400毫米降水量线为界,是湿润地去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西部: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四大牧区:

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牧区、青海牧区);由于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河谷、平原和绿洲中。棉花种植分布在新疆棉区

东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

种植业: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林业:分布在东北(天然林)、西南(天然林)、东南(人工林)的山地和丘陵。

渔业:分布在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棉花种植分布在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

2)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秦岭—淮河以北旱地小麦甜菜花生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秦岭—淮河以南水田水稻甘蔗油菜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松嫩平原(松花江—嫩江冲积平原)、三江平原、辽东平原总称“东北平原”。甜菜东北,花生华北。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①气候干旱、地形平坦、草原广阔→宜牧则牧。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宜粮则粮。

③气候湿润、河湖众多→宜渔则渔。④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宜林则林。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装备,农民文化技术水平)。

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有: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因此,农业生产要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4.3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叫重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叫轻工业。

我国工业的分布:东部沿海多,西部少,明显形成了沿海(沿海地区集中四大工业区及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沿江(长江沿线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沿铁路线(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线,形成许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分布的大势。其中沪宁杭工业区(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全国最大重工业基地),皆位于我国的沿海地区。

影响一个国家工业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矿产资源、交通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劳动力成本以及所在地区的农业基础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

本文由马广兰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 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魏集中学蒋莉萍 1 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2 山3 山6 山 7 山8 13 10 高原 11 高原 12 高原 14 盆地 15 盆地 16 盆地 17 18 平原 19...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湘教版 新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3.1 自然资源概况 1 什么是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2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3 记住课本p 石油 天然气 煤 铁 有色金属的分布。4 西气东输 新疆轮南气田 上海。5 年太阳辐射总量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综合检测 人教新课标版级上 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 制作整理。第一 五章 60分钟 100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09 宁夏中考 人们常用 放声高歌 低声细语 来形容声音,这里的 高 低 主要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频率 d.音色。解析 选b.生活中对声音的描述有时和物理学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