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79 物理教案

发布 2023-01-07 05:51:28 阅读 5433

5.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

3)观察书本3页图7.1-2,能得到什么启示?

4)游泳分析。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强调:产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之间不一定直接接触,并且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三)课堂小结。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个要素?

3.怎样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布置作业。

书本第5页第

五)教学后记:

第二节弹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

教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引入“弹性”概念。

二.新课教学。

一)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弹性形变: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

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三)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实质就是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四)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实验: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

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

五)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

2)认清分度值;

3)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

4)测力计测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

三.小结。四.巩固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

五.思考和体验:课本p

作业:课本p7 ——4

六.教学后记:

第三节重力。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通过实验**,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经历**重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的过程。(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3)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重力的方向及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方向。

教具:砝码一盒、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课。

演示: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

二.新课教学。

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有力的作用。举例: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

一)重力(g)的大小: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理由是用手提起质量大的物体,所用的力大,根据二力平衡,重力就大。

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钩码)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由实验结果可知: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约9.8n/㎏。用g表示,即g=9.

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

8n。二)重力的公式。

g=mg其中g表示重力(n),m表示质量(㎏)g是9.8n/㎏,粗略计算:g取10n/㎏

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五)重力的由来。

科学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万有引力”。

三.小结。四.布置作业:课本:p

五.教学后记: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

2.过程与方法:(1)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2.难点:物体的惯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16页的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二)讲授新课。

1.**阻力(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按照书本第17页的实验进行**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

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

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学生活动:1)体验图8.1-3的实验。

2)体验物体掉杯中的实验。

3)通过观察图8.1-4,尝试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怎样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产生的危害。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鸡蛋魔术、套锤柄、行车跳下易摔倒、泼水、丢垃圾、车启动人后倒,刹车人前倾等等。

4)阅读19读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

三)课堂小结。

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表述的?

2.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利用惯性的例子,防止惯性产生危害的措施?

四)布置作业。

1.思考书本第19页第小题。

2. 作业:课本p19页第小题。

五)教学后记:

第二节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理解二力平衡条件;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通过**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 ;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具:2把弹簧秤,一块轻质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如图1所示),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

列举: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1.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在黑板上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比如放在桌子上不动的墨水瓶,挂在天花板上不动的电灯匀速运动的小车等)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其所举的实例,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这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3.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1.仍从同学所举的例子中找出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要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

2.[实验]用两把弹簧秤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静止不动?

归纳小结塑料片静止必须满足的条件。

这两个力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二力大小不相等、二力方向不相反、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并动态显示最终的结果(均不能保持静止状态):

对第四种情形(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进行点拨:将塑料片从中剪断,变成两部分,这两部分能静止吗?

3.结论: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将条件归纳成口决:“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归纳: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零。

2019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018年人教版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 社戏鲁迅。钳撮偏僻行辈照例欺侮。嘲笑宽慰怠慢礼数撺掇凫水。吩咐潺潺踊跃家眷皎洁好歹。2 春酒琦君。斟落幕碗盏拘束元宵荔枝。枸杞橄榄衣襟过瘾酬谢乐意。吆喝锄头挑剔笑眯眯一马当先。顾名思义如法炮制。3 安塞腰鼓刘成章。畔蹦跳闪射同仁恬静飞溅。困倦亢奋晦暗束...

2019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1.自然环境 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2.兴衰史 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 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 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 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

2019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导学案

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逸夫中学八年级 下册 地理导学案。授课人授课时间 2015年 月 日。出席人数人缺席人数人。班级。课题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自学目标 1 在地图上找到秦岭 淮河,说明 秦岭 淮河 一线的地理意义。2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并说出四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