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雷电颂》说课稿人教新课标版

发布 2023-01-07 03:19:28 阅读 2306

学习好资料欢迎**。

7、《雷电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②个人基本教学观点:

语文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同样也是一门艺术。要教好语文,就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艺术家,用艺术家对待艺术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就是引领学生进入到课文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心灵沟通;学生的知识不是灌出来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语文是有声的文学,朗读是诠释语文的最好方式。

而且我一直认为:朗读是一门艺术,朗读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而且还能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如果说文字是一种心灵的创造,那么朗读就是一种再创造。

聆听优美真情的朗诵表演,感悟文字的真情倾诉,学生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了散文诗的主题和情感,陶醉其中,并且激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共鸣和朗诵欲望。同时,语文是有声的文学,朗读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素养,朗读教学理应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③本课分析:

体裁分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二单元是抒情文单元,所选的是散文诗,散文诗具有散文的形式美和诗歌的韵律美,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主题分析:

《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写法分析:这篇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雪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象征的表现手法,独特的抒情方式,浪漫的语言风格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二、学情分析。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散文诗中的象征手法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加之作品离他们生活的年代较远,学生不易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朗读来仔细体会,认真感悟,并对他们进行恰当适时的引导。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对本文做了以下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三、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1.学习教学设计》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

学习好资料欢迎**。

力地抒发战斗激情。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3、理解作者在对风雷电的歌颂中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五、教法与学法:

先让学生自己看有关历史剧《屈原》的参考资料,明白这部历史剧的创作过程,主要内容,人物情节等,再通过**朗读来让学生体会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屈原的高大形象。赏析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上升到初步认识作者的内心世界。

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雷电颂》教案20人教新课标版

2019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雷电颂 教案20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 1 学习文章抓住特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2 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 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3 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 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

八年级语文下册《雷电颂》教案10人教新课标版

7 雷电颂。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第一位诗人屈原的人生经历。二 能力目标 1 体会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更加含蓄 深沉 凝练。2 理解作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艺术表达效果的方法 三 情感目标 反复吟诵这首散文诗,把握作品的诗情,诗味和诗理,以及深刻的思...

雷电颂》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雷电颂郭沫若。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一 剧本主要靠语言 动作表现人物性格。2 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能力目标 1 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2 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3 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情感目标 理解并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