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质量:物体的固有属性,对于一个物体,它的质量不随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注意:形状改变不是磨损等消失的。
2.天平的使用。
1.放水平 ,拨零。
2.调平 3.左物右码 (液体,易潮的物体呢?)
4.先大后小加砝码,记得用镊子
5.拨游码
6.算:砝码+游码。
问:假如物和码换了盘怎么计算呢?
3.密度:同一种物质,在相同的环境中密度一定。
=m/v 单位kg/m3
紧记水的密度单位换算?
物体的密度:一个实心铁球的密度是?把它切掉一半呢?
一个空心的铁球密度是?
4.量筒的用法:平视读数。
俯视读数?仰视读数?
5.测量固体的密度:
规则固体。不规则固体 1.天平测质量m 2.量筒测体积v(不溶于水的物质)
问:可不可以把顺序调换?为什么?
6.测量液体密度测量:
7.热胀冷缩。
第七章力。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注意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同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出现。
2.不必直接接触。
3.只有一个物体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
4.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
5.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或者合力为0的时候,将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6.惯性:保持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等无关。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
7.二力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同一物体。
8.分别二力平衡和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
平衡力相互作用力。
9.弹性塑性
10.弹力。
11.弹力方向。
12.弹簧测力计:f1/δl1=f2/δl2
13.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垂直)
g=mg,g=9.8n/kg,计算过程中,没有说明都取9.8n/kg。
第八章: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或者合力为0的时候,将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的性质。
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等无关。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
3.二力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同一物体。
4.画出下面物体所受到的力。
平衡力。相互作用力。
5.摩擦力:静摩擦。
滑动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静摩擦力:大小由二力平衡求解。
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趋势)相反。
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越大。那么增大,减少滑动摩擦的方法?
实验原理:1)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 __拉动木块;实验数据如下。
2)所测的力是摩擦力吗?
答:不是,由于物体做___根据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在现阶段还用到此研究方法的实验有至少填出一个)。
3)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有关;
4)比较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第九章:压强。
1. 压力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3.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甲、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控制变量法,其中我们相似的实验还有?
4.压强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增大,减少压强的方法:举例:
5.液体压强计算:
液体的压强公式:p=ρhg,h为深度,指液面到该处垂直距离。
一定要按规定使用单位,即ρ——千克/米3、h——米、g——牛顿/千克,压强p的单位就是帕斯卡。
根据公式可知:液体压强只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跟液体的总重、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6.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连通器原理:同种液体在连通器里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实质是压强平衡。
7.托里拆利实验中,使玻璃管倾斜,进入管中水银多一些,尽管水银柱的长度增加了,但是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保持不变。
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760毫米水银柱的压强有多少帕呢?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hg算一算。
1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3×105pa
8.流体压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第十章: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 =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 =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 ;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gρ/(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t,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m/ρ;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m;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mg,轮船和货物共重g=mg。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读数差法:f浮=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八年级11章教案
11.1.1三角形的边。德育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情分析 班学生学习基础太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很差。能称得上好一点的学生几乎不到十分之一,学困生面积很大,加之大部分学生的心思不在学习上,整天无所事事,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大部分学生...
人教版八年级13章教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13.1.1轴对称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 2 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过程与方法 1 在观察 操作 推理 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 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
八年级物理三四五章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三章物态变化。洙湖一中物理教研组。毛永记 冀效军 曹学福。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学目标 1 理解温度的概念。2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3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重 难点 1 设计测温度的仪器 温度计 2 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器材 烧杯 冷热水 温度计 体温计。教学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