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生物20章教案

发布 2022-12-18 21:31:28 阅读 8606

第十九章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 举例说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

4、能根据文字、**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并**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生态系统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交流合作、自主创新及学会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爱护生物、保护生态系统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

1 导课。温故而知新1: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园,这就是——生物圈。

想一想,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呢?(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温度和生存空间等)。

温故而知新2: 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那么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呢?(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情景引入。师: (点击看**)同学们,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样优美的环境中,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会听到什么呢?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 …师: 这时候,你想过这些环境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吗?

你想过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吗?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张无形的大网,这张网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之网”。

2 授课。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板书)

师: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就像这片树林一样。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板书)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等等,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个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下面,让我们来观察并分析两幅**。

分组讨论下面几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讨论的最热烈,讨论的结果最准确。

生: 观察、讨论、分析并回答。

生1: 树干(植物)→昆虫幼虫→啄木鸟。

生2: 会慢慢消失。

师: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们知道植物、动物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吗?请同学们自己看书,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并说明原因。

生: (看书)

师: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扮演什么角色呢?

生: 生产者。

师: 为什么?

生: (略)

师: 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扮演什么角色呢?

生: 消费者。

师: 为什么?

生: (略)

师: 随着动物的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那么,在生态系统中,真菌等微生物扮演什么角色呢?

生: 分解者。

师: 为什么?

生: (略)

师: 树桩在腐烂的过程中还有另一类你们看不见的生物在起作用,那就是细菌。通过细菌和真菌等的共同作用,动植物的尸体、植物的落叶以及熟透了掉落在地上的果实等被分解,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所以它们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

想一想,如果没有了分解者,地球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生: (略)

师: (点击)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可以用这一**来表示。从图上你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最终都要被分解者分解,而分解以后的物质又被生产者利用,这说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生: 相互依存的关系。

师: 现在请你们再观察这幅**。图中除了有生命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外,还有什么?

生: 还有阳光等。

师: 生态系统的组成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非生物部分。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前面的分析讨论,请同学们做几个练习。(点击练习)

师: 农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收获着果实,那么他们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吗?为什么?

生: 不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师: 可以这样理解,人是社会意义上的生产者,植物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产者。

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板书)

师: 我们知道,动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所以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例如,草被兔吃,兔被狐吃,狐被狼吃等等。

大家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来吗?小组讨论一下,看哪个组同学举例最多。

生: 讨论并回答。

师: 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中的图251,请你们用箭头把消费者和生产者连接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下面我先做一个示范。(点击**做示范)

如: 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这就叫做一条食物链。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连接书中的图。看哪些同学连得又快又好。

生: (连图)。

师: 你连接的这些食物链有多少条?

生: 9条。

师: 连接完后,大家看这幅图像不像一张网?

生: 像。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师: 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生物数量也发生变化。在这张网中,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 青蛙的数量可能会增加,昆虫的数量可能会减少等。

师: 我们在研究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呢?请同学们课后通过进一步**来确定我们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好不好?

三) 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板书)

师: 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情况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幅**(教科书中图252),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吗?小组讨论资料分析其中的两个问题。

1) 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生: 人会中毒的。

2) 有毒物质是通过什么途径到达大鱼体内的?

生: 通过食物链。

师: 很好。那么这些有毒物质是从**来的呢?

生: 工厂排放的废水,废电池随手扔入水中,生活污水排入水中……

师: 这说明了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一旦生态系统被破坏,那么最终受到危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师: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著名的由于有毒物质富集而造**身伤害的事例,这就是日本的水俣事件。

点击小资料)

师: 每次读完这个事例的时候,我的心情总会变得非常沉重,我在想如果这样的事件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会怎样?而我们还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或者我们人类的身上吗?

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保证生态系统不被破坏呢?

生: 我们每个人必须关爱生物,保护环境。

师: 既然同学们都认识到这一点了,那么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地球的生存,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吧!

课堂小结:师: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很多关于生态系统的问题,知道了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还知道有毒物质还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并对生物造成严重伤害。

下面请你对照本节目标,看看你们是否达到了有关要求。(点击目标)

生: 看书。

师: 释疑解惑。

第十九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与能力。

1)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过程、特点和意义。

2)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层层**相结合,将知识化难为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等思维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讲解,学生交流、合作、**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激发兴趣、学会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2)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重点与难点。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运用能量流动的多**课件,以草原生态系统为背景,以兔食草,鹰食兔的过程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层层**,形象地演示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和去向,进而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在能量流动过程的教学中实际已经渗透了能量流动的特点,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再运用实际的例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过程),通过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启发等教学手段,并在其间贯穿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能量流动的特点”的理解。

三、教学用具。

多**课件,影片:草原生态系统(鹰捕食兔子,草食动物,肉食动物,腐食动物)

四、教学过程。

八年级生物教案20 2

第20章。第二节食品保存。一 课前展示 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二 自学与交流 1 食品腐败的原因是什么?2 食品保鲜 防止食品腐败 的原理是什么?3 举例说出常用食品保存的方法有哪些?三 集中汇报 四 当堂检测 每小题2分,计10分 1 下面的食品没有腐败的是 a.酸奶的凝乳态 b.油脂的哈喇味 c....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教案

第三节。免疫 教案。一 教学目的。1 知识方面。1 描述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 2 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3 概述抗原和抗体的知识 4 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5 了解计划免疫。2 态度观念方面。1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种人痘预防传染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教案

第三节。免疫 教案。一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 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 通过 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4 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5 培养从报刊杂志 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资料搜集 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