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气候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发布 2023-01-01 10:33:28 阅读 5706

一、多个版本教材内容分析:

** 1中图版“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粤教版“第四节保护大气环境”、湘教版“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与人教版的教材设置不同。

根据以上几种版本教材有关气候内容分析,主要有天气、气温、降水、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等内容。

二、 对新课标的把握。

课程标准解读》指出世界气候的学习目标是“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1、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要求掌握世界气候的地区分布 ,要求学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每种气候分布地区,也就是能在图上指出、判断主要的气候类型。

根据新课标,地理学习评价非常关注学生对地理位置、地理空间结构、区域差异的理解状况,有必要记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对该记的基础知识还是要记忆)

2、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五类。

1)纬度决定了太阳辐射的多少,决定了气温的高低。

2)由于不同纬度受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大气环流形成了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 (a、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b、风带性质。

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3)海陆位置:大陆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5)地形:地形轮廓(如欧洲海岸线曲折轮廓破碎)、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以上因素中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是最基本的,也对气候的影响最大, 由于初中学生理解能力有限,难以理解(如大气环流),缺少如洋流这样基础知识,所以,这一知识点只宜简化,只要抓住三个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其他因素可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进行渗透,如在七年级下学期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对西风、洋流的有关影响作适当渗透。

3、气候与人类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一般可以理解为气候对人类活动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可以参考粤教版第四章第四节“保护大气环境”目前国际性大气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人类活动使气候发生什么变化,而大气环境的变化是怎样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

三、对教材的处理。

1、适当补充内容。如世界气候部分“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可以补充介绍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可选择广东省经常发生的台风、暴雨、高温、灰霾等灾害)。如中国气候部分“东西干湿差异”,可以利用地图册p16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的降水量柱状图补充降水季节分配特点。

2、重组教材。

如“气候” 这一概念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现,可以放在“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中讲,采用对比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区别“天气”和“气候”。

又如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可以分散穿插在相关的案例教学内容中,在我国南北气温差异、降水分布中分析气候成因,冬季南北温差大原因?(a、南北跨纬度大——纬度因素;b冬季风的影响,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加剧北方的严寒,冬季风到达南方时,受到地形阻挡风力大大减弱,这一个原因可以留在讲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时。)漠河为什么成为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纬度高——纬度因素)吐鲁番为什么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a、位于内陆,夏季气候干旱, 没有云层遮挡太阳辐射,缺少足够水分蒸发降温,温度高——海陆因素;b、地形为盆地,我国地势最低(-155m),空气不流通,热量易积聚不易散失——地形因素)青藏高原为什么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海拔高——地形因素)

3、教材地图处理:

1)、选择合适的地图。课本和地图册不同的地图各有所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地图。如“世界气候类型图”,地图册上气候类型分类过细,过于繁杂,不利于学生掌握众多的气候类型,因此可以选择使用课本上分类比较简单的气候类型分布图。

2)、简化地图,利用板图教学:地形雨的形成、我国冬夏季风的形成、锋面雨的形成、雨带推移的规律;优势是边画边讲,突出变化过程,简单易懂。

3)、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地图,在地图上描、划、写。 比如“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七上p53)分别用三种颜色的笔描出℃等温线后,年平均气温低于-10℃、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主要纬度范围一下从图中突显出来,更容易引导学生分析等温线延伸方向与纬线一致,也更容易比较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程度。 比如“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划出漠河并写上它的1月平均气温“-30.

9℃”(数据来自地图册)“冬季最冷,划出广州写上它的1月平均气温“13.3℃”“冬季温和”,划出海口28.4℃,计算漠河与海口的气温差,从而得出“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结论。

4、结合近期事例,激发学生兴趣。“气候与人类的相互关系”教学中可采用当今社会发生的有重大的大气环境事例、有关的时事,如神州六号选在10月中旬、神州七号选在9月下旬进行航天飞行,返回地点都选在内蒙古,这些与气候有没有关系?这部分可以设计一些非纸笔作业,如“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气候对人类的影响”、“地球大气环境的变化”、“人类对气候的影响”、“广东的灾害性天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即可以了解人类与气候的关系,又可认识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5、渗透广州气候乡土地理内容。如在世界气候教学中渗透广州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在中国气候教学中渗透广州1月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广州人生活生产与气候的关系等。

四、 教学难点的处理。

一)、世界气候。

1、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名称及分类。(不要放过名称里隐藏的地理信息)

** 2请学生根据气候类型的名称,来给10个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类(见表,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三类)。其中只有地中海气候、**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两种类型学生难以区别,可以提示学生读“世界气候分布图”图找出这两种气候分布的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中纬度),从而得出属于温带气候的结论。地图册气候类型分得较细,以课本的图为准。

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1)、分布模式图。

** 32)、世界主要气候分布规律:

地理学习评价非常关注学生寻求空间有序性与规律,可以利用北半球气候分布模式图来培养学生这种归纳能力。图中有受纬度位置影响的南北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分别是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和受海陆位置影响的东西分布规律(大陆西岸、内部、东岸),具体分布见表4

** 43、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某地气温和降水的资料、图表资料, 判断气候类型)

通常是以气温变化曲线——降水柱状图或者是图表资料等的形式给出某地气温和降水资料。由于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是由气温和降水这两大气候要素构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反过来通过气温和降水的具体数据或资料等进行入手,就可以分析出其气候特征,把分析的气候特点与相应的气候类型对号入座,问题也就迎韧而解了。

1)一线串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运用一线串的方法:最高温月份—半球—温度带—气候类型,学生就能准确地确定气候类型,效果特别明显。

a、第一步:判断半球。根据气温的最热月和最冷月以及气温曲线的形态可以确定该地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 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所以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根据其判断指标如下表 :

** 5b、第二步:判断该地所属的温度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的均温值,确定该地温度带 (即气候带)。见下表:

** 6特例:温带海洋性气温最冷月均温值> 0 ℃)

c、第三步:根据资料提供的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上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主要是雨季),最后确定气候类型,其判断指标如下表所示:

** 7上表也可以简化成如下**:

** 8说明表中: 全年多雨型:是指全年降水量多,季节分配均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全年湿润型:

是指全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均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夏季多雨型:是指夏季雨水多,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水比较少 ;冬季多雨型:是指冬季雨水多,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雨水比较少 ;全年少雨型:

是指全年少雨或无雨。)温带大陆性气候比较特殊,其中的温带沙漠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属于全年少雨型,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属于夏季多雨型。

八年级地理气候特征教案

气候特征。一 素质教育目标。一 知识教学点。1 使学生能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丰富的气候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2 使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二 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对有关自然环境的分析能力。三 德育渗透点。通过认识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

八年级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中国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冬夏季风的发源地和性质及其盛行风向2.通过读图掌握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其分界线3.了解锋面雨 梅雨季节和伏旱。4.通过读图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5.了解季风气候不稳定造成的一些自然灾害。6...

八年级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中国从北到南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地高天寒 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2.东西干湿地区的差异。中国各地降水差别很大。我国降水有南北向的差异也有东西向的差异,年降水量分布的总的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影响我国的夏季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