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 2《气候》

发布 2022-12-22 06:56:28 阅读 2970

《气候》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述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特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两大基本要素表现出来的。

因此,教材在编排上首先考虑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而后是气候特征的概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说出我国夏季与冬季气温分布特点,以及夏季与冬季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

2、认识我国的温度带的划分。

3、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特点。

4、了解我国干湿地区分布状况。

5、了解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初步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我国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3、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4、结合生活体验及典型区域对比,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体会到地理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气温与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能够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夏季与冬季最高温与最低温地区的差异理解;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前准备 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

提出问题:1、冬天很冷,我想要去最暖和的地方度假应该选哪?我想去我国最冷的地方看冰雕又应该去哪?(选项:拉萨、三亚、吐鲁番、哈尔滨)学生思考选择,并说明原因。

2、夏天太热,我想去比较凉快的地方避暑应该选哪?我想去最热的地方感受“火辣”又应该去哪?(选项:拉萨、三亚、吐鲁番、哈尔滨)学生思考选择,并说明原因。

3、为什么冬季和夏季的最冷、最热地区都不一样呢?学生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导入以联系日常生活提问的方式切入,目的在于将本节课融入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的存在。通过四个问题,四个选项的选择,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平时所了解的最高温与最低温会因为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此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2、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任务一:展示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学生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做等温线?

2)观察图中等温线,其中大多数等温线数值排列是由___向___逐渐递减的。这说明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越往北走,气温越___产生此递变规律的主要原因是___

3)找到0°c等温线,并用红笔勾画出来,观察其大致经过___山脉)与___河流)。

4)找出漠河镇与海口市1月份的大概平均气温值,两地相差约___这说明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___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并引导学生整理思路思考问题得出答案,最后总结: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冬季南北温差大。

2、任务二:展示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7月海口气温___左右,漠河气温在___左右,两地相差___左右。

2)我国7月气温最低值集中在比较同纬度的拉萨和重庆两个地方,明显看出拉萨的温度低很多,主要是因为。

3)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___

总结:在夏季,除了___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通过第一个任务的练习,学生尝试自行分析完成任务二,并总结。

3、水果与植被**展示热量差异:根据以上所分析的冬季与夏季气温分布,教师总结气温存在南北的差异,大致分为5个温度带与一个青藏高原区。

4、**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认识这几个温度带,并指出秦岭淮河是**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5、小结。6、课堂小练:下列水果大致分布在我国哪个温度带。

7、气温差异除带来农业差异以外,还会带来哪些差异?**展示对建筑、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影响。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重点在于学会读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因此,教师分别对两幅图设计了任务,第一个任务,主要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读图。第二个任务,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完成,目的在于实践与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最后通过**展示的方式表示出温度带不同影响人们各个方面的不同,更加的贴近现实。

3、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承接上部分内容,展示降水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图,提出问题:降水差异又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思考,教师转承降水内容。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展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提问:(1)找到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

(2)观察我国等降水量线大致变化趋势。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教师接着提问: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分布吗?提示来自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

3、降水的时间分配:展示中国地图与我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读图,得出结论:(1)我国降水总体呈现夏多冬少情况。

(2)通过雨量超过100毫米月份的观察,得出: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3)通过雨季具体月份比较,得出:

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北方雨季来得晚去得早。

4、读教材图“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得出我国降水的另一个特点:年级变化大。

5、总结降水特点:时间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实例佐证,并通过时间分布不均扩展知识:我国旱雨季频繁。

6、干湿状况:教师引导,一个地区干湿状况不仅与降水量有关,还与蒸发量有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被称为湿润,我国有两种:

湿润、半湿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被称为干燥,我国有两种:干旱、半干旱。

7、展示我国干湿区域划分图,找到四大区域的分界线(等降水量线),让学生大致认识了解我国干湿区域。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大致估测每个区域的土地类型。

8、学生通过本部分内容学习,思考之前提出的问题:一个地区的降水与干湿状况会怎样影响当地的建筑类型,会影响人们生活生产的哪些方面。学生看图回答,并思考还会对人们生活生产产生哪些影响。

设计意图》本部分利用首尾呼应的方式,提出疑问,学习内容,完成疑问。通过该种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认真度,最后能够在学习完内容过后,达到有能力完成疑问。知识内容部分,教师仍然按照读图完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总结。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与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气温+降水。

2、展示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认识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并总结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3、出示我国主要的几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图,学生尝试读图总结气候特征,教师引导总结。

4、对比**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气温、降水,区别两者最大特点:一个冬季平均温度高于0℃,一个低于0℃;**带降水多雨温带季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前面的内容:

这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同“**带、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冬季0℃等温线”相同,这条界线是:秦岭-淮河。

设计意图》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教师总结气候=气温+降水,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逻辑思维,也为了之后学习不同气候类型特征奠定基础。通过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集中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图,总结我国气候分布特点以及气候特征,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分析图的能力。

最后通过**带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对比,展示本节课所学的几种地图,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与高度,认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五、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再次回到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教师提问:(1)我国东部主要为季风气候,但又有所区别,分别是:热带季风、**带季风与温带季风气候,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得出答案:纬度)。(2)同纬度地区,为什么会有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之分?

(学生通过两种气候特征与地理位置的不同,分析原因:海陆位置影响)。(3)为什么我国有大面积的高原山地气候(学生联系上节课内容,分析原因:

地形影响)。

2、总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海陆位置、地形。

3、课堂小练: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是气候差别却很大,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吗?学生看图思考,教师出示我国冬夏季风**解释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前部分内容“我国气候分布图”的分析,再次深入分析该图,让学生感知在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上,我国气候类型不同的原因,最后总结出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课堂小练比较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产生差异的原因,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我国深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教学反思。略。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

第二课时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旱涝灾害。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季风气候的显著特征,夏季风与冬季风的特征,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2 了解寒潮 梅雨 台风 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造成的危害。3 理解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灾害 旱灾。过程与方法 1 分析总结季风气候的...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气候素材

中国气候素材。1.中国干极湿极热极冷极。1 中国热极 吐鲁番 新疆 夏季年平均气温在43摄氏度以上,1975年7月13日达到49.6摄氏度。2 中国冷极 漠河县 黑龙江省 冬季年平均气温在零下35度以下,1969年2月13日最低气温零下52.3摄氏度。3 中国干极 托克逊 新疆 年均降水量不足20毫...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导学案1 无答案 新版 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冬 夏气温分布特点,温度带的划分。2.气温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学习重难点 1.冬夏气温分布和温度带。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1.展示书上图2.13 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读图思考并回答 从图中读出海口 南京 北京 漠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