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题总结

发布 2022-12-16 02:22:28 阅读 1612

(新教材) 实验题总结。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国际单位:米。符号:m

2.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m) 纳米(nm)

3.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新教材) 实验题总结。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国际单位:米。符号:m

2.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m) 纳米(nm)

3.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4.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或正对刻度尺)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二、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坡度越小越方便测量,测量结果误差越小。

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三、温度、温度计。

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00℃;0 ℃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

液体温度计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的使用:

测量温度前:

1.要认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2.要认清它的零刻线,即零摄氏度的位置。

3.要认清它的分度值,即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测量温度时要注意: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四、晶体和非晶体的融化。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分析海波的熔化曲线。

1)ab 段表示海波是___固__态,_吸___热(选填“吸”或“放”),温度___升高___

2)bc段表示海波的物态是_固液共存_,_吸__热,温度__不变__

3)cd 段表示海波的状态是_液态_, 吸__热,温度_升高___

4)海波熔点48℃ 。

分析海波的凝固曲线。

1)de 段表示海波是__液___态,__放__热(选填“吸”或“放”),温度___下降___

2)ef 段表示海波的物态是__固液共存_, 放__热,温度不变___

3)fg 段表示海波的状态是_固态___放___热,温度_下降_。

4)海波熔点48℃ 。

五、水蒸发和沸腾。

水的蒸发。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

3. 液体蒸发需要吸热,会导致所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低,有致冷作用。

水的沸腾。1.实验目的:

观察沸腾前后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2.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和杯盖等。

3.现象: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过程中,液体需要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沸腾时的确定温度为这种液体的沸点。

4.加快沸腾的方法:适当减少水量;提升水的初温;给烧杯加盖子。

abcd六、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实验过程:改变入射角eo方向,记录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得到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将纸板nof向后或向前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让光线由fo方向射入,光线将延oe方向射出,说明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七、平面镜成像。

成像特点: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的时虚像。

实验要求:1、为什么选择玻璃板不用平面镜。(便于观察像的位置)

2、为什么选取大小相同的a、b两个蜡烛。(比较a的像与b的大小,从而得出a的像与a的大小关系)

3、刻度尺的作用(测量蜡烛a和a的像到平面镜距离)

4、玻璃板为什么要垂直纸面(使a的像能与b重合,比较像的大小和位置)

八、凸透镜成像规律的**。

**问题: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实验步骤。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仍使u>2f,仿照步骤 ② 再做2次实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⑤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仿照步骤④ 再做2次试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⑥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九、质量、密度、托盘天平的使用。

质量符号 m 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克 (g) 毫克 (mg) 吨 (t)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密度符号国际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实验室常用单位克每立方厘米。

1、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遵守哪些原则?)

1)不要超过“称量”

2)保护天平。

a.轻拿轻放 b.保护天平的清洁和干燥: 用镊子夹取砝码,化学药品、液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盘上。

2、托盘天平的调节(怎么做?如何判断?)

1)天平水平放置: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2)调节横梁平衡:

a.先将游码归于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b.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一放平,二调零,三旋螺母横梁平)

3、托盘天平的使用(怎么用?如何读数?)

1)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右盘;

2)砝码放置顺序:先大后小,再移游码;

3)天平平衡后读数:

注意:游码左端对准的刻度为游码的读数。

十、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实验原理。测量仪器:天平、量筒。

测量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

4)记录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的体积。

5)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盐水的密度。

测量固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

3)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

4)根据公式计算石块的密度。

常用实验方法。

微小振动放大化(音叉振动发声,弹开乒乓球)

替代法(平面镜成像试验中,用蜡烛b代替蜡烛a,与蜡烛a成的像进行比较)

控制变量法(研究蒸发快慢因素,速度公式分析,密度公式分析等)

(新教材) 实验题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实验题

1 小明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他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运动。记下此时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2 接着,他在木块上先后增加二个和四个钩码,重复步骤 1 分别读出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2和f3,结果发现f3 2 1这说明了。3 取下钩码,他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进度表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进度表2016.2 分类。时间。课题。实验项目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第七章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八章运动和力。二力平衡的条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第九章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托里拆利实验气体压强与...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学实验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复习。一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 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 如毛巾 棉布 木板等 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三次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比较小车沿水平面运动的距离。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请你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后回答 1 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